日前,英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商HiveEnergy表示,擬在希臘投建規模化光伏制氫項目。該項目由光伏電站、儲能電站及電解槽三部分組成,其中光伏發電總裝機規模約為20萬千瓦,鋰電池儲能電站裝機規模約10萬千瓦,電解槽裝機規模約5萬千瓦,建成后每天可生產16噸氫氣。項目計劃總投資2.264億歐元,并且將獲得希臘部際戰略投資委員會的支持,這是首個獲得希臘國家級戰略投資的光伏制氫項目。
隨著歐洲能源轉型的加速推進,光伏、氫能等綠色、清潔能源被看作是降低排放、實現減碳目標的關鍵。希臘政府工作人員高度評價了上述光伏制氫項目:“該項目將促進希臘綠色經濟的發展,加速新型可再生能源創新技術的更新迭代,助力希臘節能脫碳,并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同時,降低希臘對天然氣和石油的依賴,幫助我們應對能源危機。這是我們授予該項目國家級戰略投資地位的原因。”
外媒指出,希臘部際戰略投資委員會此前從未將光伏制氫項目列入國家級戰略投資名單。通常情況下,希臘部際戰略投資委員會不批準任何創新型光伏發電項目。該項目使資本市場看到了希臘可再生能源的開發潛力,并將吸引投資者對相關項目的關注度,打通相關項目的融資途徑。在希臘政府大力支持的背景下,相關項目的審批、核準、許可等行政手續也將走上快車道,加速綠色清潔項目在希臘的落地。
作為公開反對歐盟禁止進口俄羅斯原油和石油產品的國家,希臘正加速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并不斷加大對光伏產業的支持力度。近年來,希臘光伏發電年新增裝機規模已接近百萬千瓦級。日前,希臘國家電網公司公開表示,希臘首次完成100%可再生能源供電。
“10月7日,希臘在5個小時的時間里100%使用了可再生能源電力,所發電量創造了31.6萬千瓦時的新紀錄。這是希臘電力系統歷史上的第一次。”希臘國家電網公司發言人表示,“隨著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的不斷提升,綠色電力持續滲透,未來幾年我們的能源結構將發生根本性變化。”
不過,相對于希臘在歐洲國家中名列前茅的日照資源,該國光伏發電項目開發程度仍十分有限。據希臘智庫TheGreenTank的數據,今年1月至8月,希臘可再生能源電力占比為46%,雖高于2021年的42%,但尚未超過電力結構的一半。另據塔斯社匯編的數據,希臘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約達96.4%,仍維持較高水平。
今年4月,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在參加一光伏發電項目揭幕儀式時表示,受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并網速度緩慢、碳價波動等因素影響,希臘不得不將淘汰煤電的時間從2025年推遲至2028年。即便已經推遲煤電廠關閉時間,但市場依舊擔心,新增光伏項目難以覆蓋希臘的電力需求。
行業媒體PV-TECH則認為,在歐盟上調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并頒布清潔能源政策的背景下,希臘光伏市場“即將起飛”。5月,歐盟REPowerEU能源計劃正式獲批,為降低對外能源依賴,并于2027年前實現能源獨立,快速推進綠色能源轉型。將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費占比目標從40%上調至45%,并提出到2025年,光伏發電累計裝機規模達到3.2億千瓦,到2030年達6億千瓦。
同時,歐盟還批準了一項總投資額達22.7億歐元的可再生能源項目計劃,支持希臘可再生能源電力的發展,預計將促使希臘增加420萬千瓦的可再生能源裝機。此外,9月歐盟批準了IPCEI-Hy2Use項目,將為13個成員國提供52億歐元用于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以支持氫價值鏈中的研究和創新以及工業應用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希臘位列其中,這將進一步促進希臘的脫碳進程。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