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正文
濟南 | 保障出行“最后一公里”,41個軌道交通站點完成綜合治理
2024年07月24日 10:50 |
來源:
城市交通網 ·
閱讀量: 1,578
今年,濟南市正式將軌道交通站點綜合治理列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41個軌道交通站點周邊非機動車停車點位建設提升,讓市民出行更便利”,濟南市人大票決通過軌道交通站點綜合治理列入2024年民生實事項目。濟南市交通運輸局牽頭抓總、謀劃推進,自規、園林、城管、交警等相關部門協同配合、同向發力,各相關區政府和軌道、公交集團立即成立工作專班,扎實推進。

聚焦市民煩心事,用心用力解難題。軌道交通1、2、3號線開通運行以來,由于站點周邊非機動車停車位不足,大量電動車、摩托車停放在周邊道路兩側人行道、輔道甚至機動車道上,加上公交車、出租車、網約車和私家車爭道行駛,導致通行秩序擁擠,急需疏導治理。按照濟南市政府工作部署要求,濟南市交通運輸局迅速行動,對41個軌道交通站點逐一進行實地調研分析,因地制宜、一站一策,科學制定綜合治理方案。通過增設非機動車停放區域、優化提升軌道站點區域功能、提升公交與軌道接駁換乘便捷性、強化城管執法及督查考核等措施,著力打造周邊環境整潔、車輛擺放整齊、市民出行便捷、道路交通順暢的軌道交通站點秩序,保障好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加強協同配合,高標準做好民生實事。根據前期測算,41個軌道交通站點129個出入口非機動車停放需新建10830個。按照綜合治理工作安排,各責任單位對現狀無法滿足停車需求的站點實施工程改造,在軌道交通站點周邊用地新建了非機動車停車區域;對已有非機動車停車區域的站點進行優化提升,規范站點周邊非機動車停車秩序,引導市民有序出行。

目前,濟南市41個軌道交通站點已全部完成改造提升,對22個站點進行工程改造,19個站點進行優化提升,新建非機動車停車位共計14236個,超額完成了3406個;7座公交站臺遷移改造工作全部完成,站點服務水平有效提升,市民出行更加暢通。例如歷下區丁家莊站將B、C出入口之間現狀綠地改造為占地約600平方米的非機動車停車區,新增停車泊位180個,按照“因地制宜,占綠復綠”的原則,種植喬木17株,灌木170平方米,鋪設草皮190平方米,通過灌木隔離、喬木遮蔭、嵌草鋪裝等措施打造生態停車場,實現停車區域與綠地建設有機融合?;笔a區二環西路站將D出入口東側一處約845平方米的土地改造為非機動車停車區,通過改造提升,新增停車泊位750個,超出計劃100個,在滿足非機動車停車需求的同時,徹底解決土地的揚塵問題。長清區大學城站將A1、B1等出入口處綠地改造為非機動車停車區,新建停車泊位526個,超出計劃26個,車行通道采用透水瀝青,栽植欒樹13株、大葉黃楊41平方米、紅葉石楠38平方米,既滿足了非機動車停車需求,又與景觀綠化有機融合。健全長效機制,切實鞏固治理成效。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性、長期性的工作,在軌道交通站點綜合治理上,城管、交通、交警、園林、街道等部門建立健全軌道站點綜合治理長效機制,需加強停車秩序和設施養護的常態化管理,持續排查問題,確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區,把治理融入日常,強化文明秩序養成。密切關注轄區內涉及軌道交通站點的市民訴求,特別是非機動車亂停亂放、交通秩序混亂、站點周邊環境臟亂等市民反映強烈的問題,主動排查、及時整改,確保熱點問題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提升軌道交通站點綜合治理工作質量。下一步,濟南市交通運輸局繼續聚焦目標任務,樹立問題導向,督促各區政府建立健全區級多部門聯動日常管理機制,由區政府牽頭,城管、交警、街道等多部門協同配合,形成治理合力,確保綜合治理工作不反彈、不放松,常態化、長效化鞏固好綜合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