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來,杭州以迎亞運為契機,以“5433”綜合交通大會戰為主抓手,共完成綜合交通投資4900億元,為建設世界一流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了有力支撐。
但是,對照國際一流城市和市民美好期盼,杭州交通仍存在一定差距: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功能還不夠突出;滿足超大城市千萬人口高品質出行需求能力還不足;交通投資對經濟支撐作用存在短期滑坡。為此,杭州交通必須回答好三大命題:新形勢下,交通怎么干?怎樣以新目標引領高質量發展?如何做到投資力度不減和人民滿意?
在2月6日召開的全市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示范城市暨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推進大會上,市交通強國辦相關負責人對《杭州加快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實施方案》進行了解讀。
《方案》提出的總體目標是到2027年,構建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實現杭州都市區1小時通勤、杭州至長三角主要城市2小時通達、杭州至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奮力打造人民滿意交通“杭州樣板”,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示范城市;到2035年,基本形成連接全球、暢達全國、區域一體、都市融合、城鄉統籌的綜合立體交通網,出行品質和出行體驗達到世界先進水準,基本建成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方案》指出的發展重點是聚焦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五項指標,從國際聯通、區域輻射、資源配置、融合共生、運行服務等五個方面,提出增強海陸空多維度鏈接雙循環能力、發揮杭州在長三角的交通樞紐作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物流供應鏈組織中心、打造全球領先的創新服務樞紐新高地、樹立交通高質量發展的“杭州樣板”等重點發展路徑。
同時,圍繞未來幾年全市綜合交通發展重點板塊,《方案》提出杭州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八大標志性工程”。
一流國際航空樞紐工程
提升杭州蕭山機場樞紐能級,提升機場保障能力和運營效率,完善貨郵配套基礎設施,推進第三跑道建設。建設高品質航線網絡,開通中東歐航線,拓展北美、非洲航線,力爭國際(地區)航點超過70個,打造72小時航空貨運骨干網絡。提升空港集疏運水平,推進高鐵機場線、杭紹甬高速、機場東路等重大項目建設。推進蕭山機場三期項目第二階段(含東離場隧道)、蕭山機場東北空側隧道工程建設,研究推進蕭山機場東西向通道工程。
到2027年,實現蕭山機場旅客吞吐量超50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超150萬噸/年,機場集疏運體系達到國際水準。
高品質軌道交通多網融合工程
推進鐵路擴容提升,加快實施“一軸兩翼”鐵路樞紐布局,建成杭溫鐵路二期、杭衢鐵路、金建鐵路,推進滬乍杭鐵路建設,謀劃研究杭臨績鐵路等項目。基本建成城市軌道交通四期,杭州段建設里程147.9公里。統籌市域(郊)鐵路發展,加快杭德市域鐵路建設,推進杭海線延伸、下沙至長安等市域鐵路項目建設,加強杭諸等市域鐵路項目謀劃。
到2027年,初步構建多網融合的軌道交通體系,全面支撐杭州新型特大城市空間格局。
世界級內河航運工程
貫通千噸級航道,提升錢塘江、杭甬運河三級航道整治,構建“Y”型內河主骨架航道至千噸級,高等級航道里程達477.6公里。錢塘江和杭甬運河是國家浙贛粵運河的組成部分、杭州水上交通“大動脈”,兩個項目共新改建三級航道197公里。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打造下沙港、臨浦港、臨江港、明智港等一批現代化港口。塑造詩畫水上交通,提升航道景觀功能和旅游服務配套,創建美麗航道510公里,加快實施秦望水上客運中心等水上旅游設施,構建多層次內河水路客運航線網絡。
到2027年,基本建成現代化內河水運體系。
骨架路網提升工程
增加高速公路運能,推進杭淳開高速(杭州段長165公里)、合溫高速公路(杭州段長104.5公里)建設,分段啟動杭州繞城高速公路立體化快速化改造擴容。基本建成杭州都市區中環,規劃全長約264公里,其中杭州段總長約214.1公里。優化快速路網布局,建成天目山路、文一路、通城大道、頭蓬快速路等項目,快速路里程達600公里。
到2027年,基本建成“三環八橫五縱十三射”骨架路網體系,鄉鎮街道通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比例進一步提高。
城鄉路網補強工程
提升普通國省道質量,提高普通國省道二級以上公路比例,提高設施質量和抗風險能力。加大城市路網密度,系統推進城市商住區塊城市道路更新,提升道路街區化水平,中心城區道路網密度達到8千米/平方千米。完善“四好農村路”建設,新改建農村公路1182公里,實施養護工程4058公里。
到2027年,構建國省干道、城市主次干道為支撐,農村公路、支路為基礎的城鄉普通道路網體系,基本實現城市、城鄉交通一體化發展。
樞紐補鏈強鏈工程
完善客運樞紐布局,充分發揮杭州東站、杭州西站、杭州南站等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功能,補強杭州城站,建成錢塘樞紐,完善集散樞紐體系。建設國際貨運樞紐,打造以蕭山國際機場空公鐵聯運樞紐、蕭山白鹿塘鐵公水聯運樞紐為核心,全市統籌平衡的多層次貨運樞紐體系。推動貨運物流提質增效降本,不斷健全“通道+樞紐+網絡”現代物流運行體系。
到2027年,基本建成多層次的客貨樞紐體系,全面優化客貨運出行結構。
智慧綠色交通工程
加快數字交通體系建設,推進交通設施裝備智能化,推行智慧出行服務,深化重點行業和領域多源多維數據運用。推動交通綠色低碳發展,提升運輸裝備綠色水平,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和組織效率提升,優化城市靜態交通、慢行交通,提升交通領域節能治污能力。
到2027年,實現智慧交通和綠色交通在全國交通行業內領跑。
安全韌性交通工程
提升交通設施基礎安全水平,加強設施設備運行監測與管理養護。健全安全治理體系,落實全流程規范管理和全員責任制,健全全流程閉環管理體系。提升交通系統韌性,構建多層級綜合運輸應急裝備物資和運力儲備體系,完善交通領域應對突發應急事件的防控機制和應急預案,確保國際國內物流供應鏈暢通。
到2027年,基本形成適應特大城市需求的交通安全治理體系,交通應急處置能力和韌性顯著提升。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