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纜網訊】相關行業測算顯示,今年全球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將從去年的13.1億美元上漲至17.7億美元,漲幅高達35%,到2026年,這一市場規模更有望達到53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同樣超過30%。
在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突破新高之際,電池回收市場也隨之進一步升溫。尤其是隨著電動汽車原材料價格的不斷走高,不少電動汽車生產商都將目光投向回收業務。
車企紛紛布局
去年9月,美國福特汽車宣布與材料生產公司Redwood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動力電池回收業務。今年5月,特斯拉宣布,至少將有92%的電池回收材料用于未來的汽車生產中。今年6月,大眾更是表示首次成功實現了電池材料的多次循環利用,達成電池材料的閉環利用。
我國電動汽車企業在這一領域的布局則更早。早在2018年,比亞迪就提出了電池業務的“可持續發展規劃”,并開始布局電池材料閉環產業鏈。
應對供應危機
業界普遍認為,全球電動汽車生產商爭相加碼動力電池回收業務,正是為了應對持續發酵的動力電池原材料供應危機。
作為動力電池的關鍵礦產,鋰鹽價格在近兩年內持續上漲。截至今年10月第2周,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報價突破53萬元/噸,氫氧化鋰價格也突破了50萬元/噸,較2020年不到5萬元的水平增長了近10倍。
此外,銅、鎳、鈷等關鍵金屬礦物市場也持續火爆,價格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在此背景下,多家汽車生產商都上調了旗下數款電動汽車的零售價格,以應對持續上漲的成本難題。
需求暴漲 市場擴大
分析機構伍德麥肯茲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每年的鋰需求量約為9.7萬噸,鈷需求量約為18.6萬噸,鎳需求量約為301.4萬噸。到2030年,這3種關鍵金屬的需求量預計將分別達到31.8萬噸、26.4萬噸和427.3萬噸。在充分回收的情況下,到2030年,每年的回收規模將分別達到13萬噸鋰、11.2萬噸鈷及37.7萬噸鎳。
因此,回收廢舊動力電池后進行再提煉,不僅可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行業需求,對于缺乏相關礦產的國家也頗為有益。
不僅如此,相關行業測算還顯示,今年全球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將從去年的13.1億美元上漲至17.7億美元,漲幅高達35%,到2026年,這一市場規模更有望達到53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同樣超過30%。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