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速度迅猛,并且與天氣防災、智能運維、通信網絡、安全防護等多領域交叉結合,向智慧化、精細化方向演進。5月17日—18日,RT FORUM 2024第八屆中國智慧軌道交通大會在西安隆重舉行,全球領先的氣象服務企業墨跡天氣攜軌道交通氣象服務解決方案亮相,展示如何通過氣象能力驅動“天氣+交通”新模式在軌道交通場景的服務創新,保障軌道出行安全、優化出行體驗、提升運輸效率,為城市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圖注:墨跡天氣展臺
在車站智能化與安全管理論壇上,墨跡天氣副總裁晉取表示,軌道交通是受天氣影響最敏感的行業之一,墨跡天氣在氣象領域深耕15年,能夠針對不同業務需求場景提供各類定制化的氣象服務解決方案,并通過多元可視化的服務將氣象預警及分析信息端到端的推送給決策者,做到精準、及時、便于獲取和系統化,“我們希望,氣象能夠真正地深入到軌道交通行業中,結合行業需求,實現氣象數據和行業數據的打通、融合,為行業帶來更具指導性、高價值的服務,實實在在地幫助到合作伙伴降低天氣風險、實現降本增效。”
圖注:墨跡天氣副總裁晉取分論壇演講
極端天氣頻發影響軌道交通運營安全,墨跡天氣打造預警產品方案
出于全球變暖等因素,極端天氣頻繁出現,不僅影響城市出行體驗,也成為誘發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大于7級的強風可能導致地鐵車輛脫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高溫暴曬會加速室外設備老化,并伴有火災隱患;暴雨暴雪會導致鋼軌濕滑,減弱地鐵制動能力,暴雨還可能造成雨水倒灌事故;大霧天氣下能見度低,給地鐵高架行駛帶來安全隱患……
隨著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交通行業開始探索在管理運作上納入范圍更廣泛的信息要素和精細化服務能力,對天氣影響“變被動為主動”。深耕商業氣象服務領域的墨跡天氣對此有大量成熟探索,并在大會新品發布環節帶來面向軌道交通領域最新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吸引了眾多與會者及媒體的關注。
圖注:墨跡天氣新品發布
以軌道交通氣象預警產品和方案為例,通過整合觀測站、雷達、衛星等多源氣象數據,以及海量的眾包數據,同時運用先進的機器學習技術結合數值預報模式進行數據分析,將氣象預報預警精確到軌道交通每一條線路、每一個站點,實現逐小時的惡劣天氣告警,推送到可視化大屏和對應負責員工設備端,對天氣變化提前準備、及時反應。同時該產品和方案支持智能生成專報,為管理人員提供決策參考,在后臺可根據區域、線路、車站進行定制化設置,帶來“一線(站)一策”的精細化管理能力。
圖注:墨跡天氣氣象服務平臺可視化界面
對極端天氣不僅要“防”也要“治”,墨跡天氣還帶來了氣象應急響應聯動方案,可為軌道交通日常監管、預報預警、搶險應急等提供及時、精準和高效的服務信息,并進一步融合了應急預案、應急物資、應急指揮等業務數據,針對地震、水淹等災害場景提供災前、災中、災后全流程服務,助力值班人員、響應人員、指揮管理人員進行應急搶險的輔助決策、物資調配和聯動協作,將突發極端天氣造成的影響減到最低。
降本減損、優化體驗:墨跡天氣以數智技術助力千行萬業“知天意”
目前,墨跡天氣軌道交通氣象服務解決方案已陸續落地應用于華南地區、華中地區軌道交通項目。以華中地區某市地鐵集團為例,成功幫助客戶應對夏季汛期與冬季大雪及暴雪等極端天氣,尤其是對最強臺風“杜蘇芮”的提前防范,實現惡劣天氣條件下地鐵運營0事故;華南地區某市地鐵集團同樣受益于墨跡天氣氣象服務,成功應對杜蘇芮、蘇拉、小犬等臺風,提升地鐵系統40%應急聯動效率,筑牢氣象防災最前線。
對鐵路運營方而言,通過精準的氣象服務可在惡劣天氣之前進行必要的維護和準備工作,減少設備損壞和緊急維修帶來的成本支出,以及避免和減少運營中斷現象,提升自身緊急響應效率,實現降本、減損、增效。對乘客而言,能夠獲得更可靠、安全、穩定的交通服務,提升出行滿意度。
從中可見,“天氣+”模式對于千行萬業抗風險運營、精細化管理的巨大價值。墨跡天氣與全球氣象站、專業氣象研究團隊、國際化合作機構對接合作,預報數據產品準確率行業內領先,持續為政府和企業提供具體到場景的氣象服務解決方案,覆蓋軌道交通、高速公路、航空、物流、車聯網、末端配送、能源、農業、環保、體育賽事、新零售等細分領域,客戶超過200余家。
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人們對生活品質、出行體驗要求提升,千行萬業也對自身精細化運作有著更高要求。未來,墨跡天氣將持續以“C端生活服務平臺+B端氣象解決方案提供商”雙輪驅動,助力減少天氣因素帶來的經濟損耗,保障財產安全與生命安全,以數智技術助力人們“看風望雨”,走出一條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坦途。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