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運輸部召開2025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會議總結2024年交通運輸工作,分析形勢,部署2025年重點工作。
記者注意到會上提及的幾組關鍵數據:客貨運量方面,交通運輸部預計2024全年完成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約645億人次,同比增長5.2%左右;完成營業性貨運量約565億噸,同比增長3.5%左右。
此外,2024年預計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約175億噸,同比增長3.4%左右,其中,內貿、外貿吞吐量分別同比增長1.9%、7%左右。
通常,貨運量能直接反映經濟景氣情況,港口則是觀察外貿的窗口。作為經濟“晴雨表”,上述一系列重要指標均呈現增長態勢,從一個側面很好說明了中國經濟運行情況。
作為國民經濟的“大動脈”,交通運輸行業上下游產業鏈涉及廣泛。目前,我國僅道路運輸從業人員就超過4000萬人,覆蓋道路客運、貨運、城市公交、出租汽車等多個行業,更不要說還有與交通密切關聯的基礎設施建設、制造業、文旅業,等等。因此,交通運輸還關系到就業、區域發展平衡等眾多問題。
鐵路營業里程超過16萬公里;鐵路旅客日最高發送量達到2144.8萬人次,創歷史新高;民航旅客運輸量突破7億人次,創歷史紀錄;預計2024全年新改建農村公路約16萬公里……交通運輸部在歲末公布的這些數據背后意味著什么,自然不言而喻。
“流動的中國”交出2024成績單的同時,2025年的主要工作任務也已確定。
“加快完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被列為明年交通運輸工作重點任務之首。交通運輸部提出了包括“加快推進國家公路網絡貫通提質工程,實現國家高速公路‘71118’主線基本貫通”“推動綜合交通樞紐一體化建設”在內的多項內容。這被認為是為進一步織密和優化交通網絡,提升交通運輸的整體效能和服務水平。
另一方面,近期官方的重磅會議和文件都和一個詞緊密關聯,那就是“降本增效”。
例如,本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實施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專項行動”,交通運輸部也將“深入推進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列入了明年的重點工作之一。業界分析稱,之所以強調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因為這不僅有助于減少企業負擔,還能進一步增強市場活力,為消費者降低成本打下基礎,推動經濟發展。
再如,近期中辦 國辦發布關于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的意見,也被認為旨在通過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革,為提升我國綜合交通運輸效率、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供堅實保障。
擴大“流量”的同時強調提升“效率”,路徑已經明晰——要讓更多交通“流量”更好轉化為經濟“留量”。
交通興,則百業興。2025,值得期待!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