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在華龍區氫能產業園舉行了氫燃料電池商用車應用場景啟動儀式,首批“濮陽造”25臺18噸氫燃料電池洗掃車和5臺10.5米氫燃料電池城市公交車完成交付,標志著我市首批氫燃料電池商用車集中投入使用。
中國石化首個兆瓦級可再生電力電解水制氫示范項目落戶濮陽,正在加快建設;河南宗惠氫氣年產3600噸高純氫項目設備安裝完畢,預計7月底投產;廣東國鴻氫能科技產業園(濮陽)主要建設大功率氫燃料電池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生產線和氫能源科技研發中心,目前一期工程過渡廠房已交付使用……
這一切,標志著我市的制氫、儲氫、加氫站、膜電極、電堆、車載儲氫瓶、整車等一體化全產業鏈正在加快形成,氫能產業發展生機蓬勃。
發展氫能產業,濮陽有優勢
氫能作為清潔、高效、可持續的二次能源,被譽為21世紀的“終極能源”。在全球向低碳、綠色轉型的“第三次能源革命”大背景之下,以氫能為代表的可再生清潔能源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出臺《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河南省規劃建設鄭汴洛濮“氫能走廊”,氫能產業成為我國我省高質量發展總體規劃的發展重點。
在全國、全省的總體布局中,我市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區位優勢突出。我市位于豫魯冀三省交會處:立足全省,作為鄭汴洛濮“氫能走廊”重要節點城市,我市是豫東北重要的氫能供給基地,“制、儲、運、用”全產業發展鏈條可對接鄭汴洛三市氫能產業上下游發展需求,在全省氫能產業發展大局中優勢突出;站位全國,我市緊鄰山東“魯氫經濟帶”和河北“沿海氫能應用示范帶”,能有效承接山東、河北氫能產業發展紅利,在加氫站建設及氫燃料電池應用等方面互相借力、協同發展。
制氫資源富集。我市現有9家制氫企業,氫氣年產能約23.6萬噸。正在建設的中原油田“綠氫”制造項目,是全國最大的兆瓦級可再生電力電解水制氫工程,是中國石化在全國規劃建設的11個氫能產業重點項目之一。我市還擁有豐富優質的風能、光能資源,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到200.8萬千瓦,可為“綠氫”生產提供充足的電力保障。宗惠公司高純氫項目和濮陽新型化工基地原料氣合成公用工程正在加快建設,建成后將為氫能產業發展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源保障。
儲運基礎雄厚。我市擁有華北地區最大的天然氣儲氣庫群,總庫容超100億立方米,且已與中開、鄂安滄、榆濟等9條天然氣干線管道互聯互通,天然氣長輸管道累計539.3公里,年輸送天然氣30億立方米,理論可摻氫輸送量達3億立方米。這一硬件基礎,在未來天然氣摻氫運輸安全技術突破的情況下,能帶動氫能全產業鏈快速發展。
應用前景廣闊。我市是河南省專用汽車生產基地,擁有中原總機、龍欣專用車制造、暢通專用車制造和飛翔房車實業等多家專用車輛生產企業,中原總機18噸氫燃料電池高壓清洗掃車和車廂可卸式垃圾車已獲得工信部汽車產品公告,氫燃料電池渣土車、餐廚車及石油專用車也在研發中。預測3年內,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年產能將達到6200臺、整車2500輛。廣闊的應用前景,將為我市建設氫燃料電池專用車輛制造基地奠定堅實基礎。
布局氫能產業,濮陽有作為
2011年11月,我市被列入全國第三批資源枯竭型城市。
站在歷史的交叉口,我市的決策者們沒有抱殘守缺、依賴傳統路徑,而是搶抓國家氫能產業發展的風口期、窗口期,以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高度自覺,在準確把握資源稟賦、產業基礎與新興產業耦合度的基礎上,實施“換道領跑、優勢再造”戰略,以前瞻30年的眼光謀篇布局氫能產業,實現了未來產業從“0”到“1”的突破——
高點定位,決策引領有力。成立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氫能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制訂“氫能產業鏈圖譜”,出臺《濮陽市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從上中下游各環節謀劃氫能產業發展,并先后出臺《支持氫能與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等系列政策措施,給予“真金白銀”的補貼,向廣大客商和全省全國人民傳達了我市發展氫能產業的信心和決心。
強鏈提能,集群發展聚力。依托豐富的資源稟賦和扎實的基礎條件,我市謀劃氫能“制、儲、運、用”全產業鏈布局,3年內全市氫能產業鏈產值將超過100億元。氫能產業園建設,讓我市產業布局更加集中、功能更加集聚;由30家企業組建的氫能產業聯盟,讓我市氫能產業發展更具合力;與PGO(綠色能源生態合作組織)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研究院開展戰略合作,為我市加快氫能產業提供技術支撐和更高平臺。
抓住關鍵,科技支撐給力。緊緊抓住核心關鍵技術這一產業發展的靈魂,突出“無中生有”“有中育新”,著力延鏈強鏈。成立濮陽市中原油田氫能產業研究院,徐春明、李陽、張統一、孫煥泉四位院士加入研究院,圍繞制氫路線優化、高效安全氫氣儲運技術、氫氣純化、氫能安全控制等關鍵技術,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產品和設備。引入長江學者、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李獻國技術團隊,重點圍繞提升氫燃料電池電堆核心零部件性能指標、降低氫燃料電池批量化生產成本等方面開展技術創新。力爭與河南大學等相關單位合作共建龍子湖低碳能源實驗室,目前已達成合作意向。
“氫”贏未來,筑夢遠航。
當前,我市正在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氫能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氫能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綜合生產能力和行業競爭能力迅速提升,并逐步向氫能產業規模化、集群化和高端化發展。當前,我市在打造中部地區重要的“綠氫”生產基地和河南省重要的氫能產業應用示范基地的征途中,為現代化河南建設“加油賦能”。
你看,濮陽氫能產業已順利起航,將乘著新時代列車,快速駛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