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龐大的能源體系中,石化能源總是最受矚目,核能、光能、風能,這些領域也是投資的熱門賽道,相比之下,氫能顯得有些“默默無聞”。
最近,氫能產業迎來高光時刻——全國性的交易平臺“氫交所”要來了。
8月26日,上海市發改委印發通知稱,上海將探索建立氫交易平臺,支持國內氫能龍頭企業、碳交易專業平臺機構等在臨港新片區聯合設立統一、高效的氫能交易平臺,并逐步探索建設全國性氫交易所。
氫能交易怎么“玩”?
全球不止一家在探索
全球能源危機愈演愈烈,人們又重新審視氫能的地位。2020年,荷蘭提出將建立世界首個氫商品交易所,該計劃最早可能在2026年啟動,并研究建設氫能管道。而今年7月,正值全國碳交易所成立一周年,上海電力、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北京國氫中聯氫能科技研究院和上海臨港氫能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共建上海氫交易所。
在資源短缺的當下,能源的開采、交易和流通,都是社會運轉的“生命線”。作為一個新“玩家”,氫能為何也要踴躍加入交易市場?
同程資本投資總監、氫能源投資人劉光明告訴天目新聞記者,首先,無論是化石能源制氫,還是未來的電解水制氫,氫都是一個二次能源,也必然在整個能源體系里成為一個新的大宗商品,因此與之相應的貿易體系和交易平臺也是必然會誕生的。
“從傳統的發展經驗看,氫能產業發展成熟的重要標志必然是市場化的、金融化、國際化的,因此一個匹配氫能產業成熟發展的交易平臺是必要條件。從全球來看,歐洲已經形成氫氣的骨干網絡,荷蘭鹿特丹正在形成氫交易中心。”劉光明說。
事實上,我國是氫能源的生產大國,也是氫能源利用大國,在探索氫能源交易體系建構有重要意義。
在供給側方面,我國氫氣產能每年大約是在2500噸,占世界氫氣產能三分之一。需求側方面,我國氫燃料電池車產銷量和加氫站數量居世界前列。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0年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氫燃料電池汽車銷售市場,銷量為1177臺。
“上海打造全國性的氫能交易平臺、建立交易所,一方面有利于當下通過市場化的機制,有效地配置氫能產業的發展所需要的技術、人才、金融、政策等資源;另一方面,有利于未來在國際氫能交易體系當中,我國能掌握這一新能源品種的定價權。”劉光明說。
有了氫交易平臺,那么交易機制怎么定呢?上海在通知中稱,將研究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標準、方法學,探索氫交易及綠氫交易、價格指數、溯源認證、氫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和氫能碳減排市場化交易機制,推動清潔氫產生的減排量納入自愿碳減排市場交易。
“氫交易的本質,是為氫能源合理高效利用提供市場化的資源配置機制。”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告訴天目新聞記者,交易平臺要發揮作用,必須有市場化氫交易的頂層設計結合交易所和交易各方的配套機制,才能最大化市場配置功能,助力雙碳戰略高質量發展。
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員王赤坤告訴天目新聞記者,像氫能這樣的新能源早期市場,政府應發揮政策調節作用,一方面推動市場端興起,類似上海建設氫交易平臺,增加市場需求和交易活躍度。另一方面,政府從供應端推進,從研發投入、稅費減免、審批流程等方面發力,打消企業研發不賺錢的疑慮,助推氫能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和氫能技術成果轉化。
氫交所正值機遇期
相關產業仍不成熟
在能源緊缺的當今,正值“雙碳”背景下,發展清潔能源迎來重大機遇。今年以來,全國首座兆瓦級氫能發電站在安徽啟動發電,中長距離的輸氫管道在甘肅鋪設,而一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已經跑在北京、上海等城市。
遼寧大學環境資源與能源法研究中心主任劉佳奇告訴天目新聞記者,理論上,氫能是最清潔的能源之一,未來開發利用的空間十分巨大。但在當下,發展氫能產業,還需進一步考慮氫能利用在經濟上的可行性,要避免一哄而上導致氫能利用的不可持續。
氫能產業鏈大致分為上游能源端、中游產品端和下游應用端。上游包括制氫、儲氫和加氫站等,中游產品端包括燃料電池、氫燃氣輪機等,應用端則主要涵蓋交通、發電和儲能等領域。當前,我國與氫能相關的上市公司,制氫加氫領域有金宏氣體、鴻達興業、惠博普等,中下游則集中在車企、電氣企業。
在劉光明看來,當前氫能產業還面臨諸多挑戰,無論是我國還是國際,氫原料仍然是以化石能源為主導,二氧化碳排放仍然壓力巨大。雖然相比于傳統化石能源制氫,清潔氫尤其是可再生氫具有天然的減排優勢。在技術層面還存在一些難關需要攻克,大規模商業推廣的條件還不成熟。
如今,全國碳交易市場已滿一年,隨著傳統化石能源制氫相關行業被納入到全國碳交易市場,相關行業也將受到碳排放的約束。有業內人士表示,這將倒逼企業向清潔制氫工藝的轉變。
除此之外,我國還存在低端重復過度投資和應用場景單一的問題。劉光明介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有50個以上地級市提出要發展氫能產業,規劃的氫燃料電池電堆總產能已經高達3000兆瓦,燃料電池汽車總產能超過10萬輛,而應用主要集中在公交車場景。事實上,氫氣在鋼鐵冶煉、民用天然氣摻氫,港口、礦山運輸等特定場景下都有巨大的應用空間。
“雖然氫交易市場前景廣闊,但在短期內,氫能還需要突破投資成本、品控、儲能、市場以及轉換效率應用場景等一系列技術經濟瓶頸,才有可能真正助力國際能源短缺問題。“陳佳表示。
但不可否認,氫交所是一條值得探索的能源發展之路。在陳佳看來,推動氫能源發展是實現雙碳戰略的共識,既有利于中國長期節能環保高效清潔利用可再生能源,又有利于短期彌補能源缺口保障能源安全。但由此衍生出來的氫交易理念尚需普及,基礎設施建設尚需進一步完善。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