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氫為主要動能的燃料電池汽車正在加速向我們駛來,加氫站何時能像加油站一樣隨處可見?9月7日,記者從省政府辦公廳獲悉,河南省印發《河南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鄭汴洛濮氫走廊規劃建設工作方案》,預計到2025年,氫能產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推廣示范各類氫燃料電池汽車力爭突破5000輛,氫氣終端售價降至30元/千克以下,建成3-5個綠氫示范項目。除此之外,河南還有哪些發展舉措?氫走廊建設按下“快進鍵”,河南相關產業又有哪些新的機遇?
據了解,河南將重點打造“一軸帶、五節點、三基地”的“鄭汴洛濮氫走廊”。
“一軸帶”即鄭汴洛濮氫能應用示范軸帶,以交通領域氫能示范應用為突破口,重點建設鄭汴洛文化旅游城際客運氫能示范項目、鄭汴濮陸港聯運物流集散貨運氫能示范項目、鄭汴洛濮綠色低碳市政交通氫能示范項目。探索氫能在分布式能源、儲能領域的應用,推動氫能在冶金、建材、化工等工業領域融合發展。
“五節點”即鄭州、開封、洛陽、新鄉、濮陽五大產業支撐節點,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依托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及高校,引進企業等開展戰略合作,形成國內領先的氫能裝備產業集群。
“三基地”即豫北、豫西北、豫中南三大氫能供給保障基地,發揮工業副產氫資源豐富的優勢,建設豫北、豫西北、豫中南3個氫能供給基地,探索綠氫生產供應方式,拓展綠氫供給渠道。
新鄉高新區氫能產業園(大河網資料圖片)
提升氫氣供應能力 完善基礎設施
河南鼓勵有能力、有需求的地方出臺政策,適度超前布局加氫基礎設施。優先在骨干高速公路、國道沿線建設加氫站,鼓勵現有加油(氣)站、充電站增加加氫功能。
搭建氫能智慧供應平臺,開展氫氣供需預測與平衡分析、加氫站負荷實時監控,建立“激活閑置資源、集中調度、高效匹配”的氫氣運輸聯動機制,實現多氫源、多運輸方式、多加氫站間靈活調度。
結合濮陽、安陽、焦作、濟源、許昌、平頂山等地焦化、氯堿企業的副產氫資源,進一步優化提升工業副產氫品質,為燃料電池應用提供低成本、穩定供應的氫源保障。同時,鼓勵風光資源較好的豫北、豫西等區域,探索建設風電制氫、光伏制氫等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項目,不斷降低綠電及綠氫制取成本。
豫氫裝備研發的加氫站(大河網資料圖片)
發展裝備制造 產業鏈相關企業達到100家以上
河南將提升氫能制、儲、運、加全鏈條裝備制造能力,重點發展水電解制、儲、加一體化和撬裝式加氫、移動高壓加氫等技術設備以及加氫站控制集成系統,加速壓縮機、儲氫罐等關鍵部件產品國產化,降低加氫站建設和運營成本。
發展氫燃料電池及燃料電池整車核心產業,堅持自主研發和引進吸收并舉,構建燃料電池汽車完整產業鏈,強化對加氫裝備、燃料電池汽車電控系統等相關優勢企業的配套服務,建設國內先進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示范集群。據了解,預計到2025年,河南氫能產業關鍵技術和設備制造領域取得突破,產業鏈相關企業達到100家以上。
統籌省內外資源,綜合運用各類產業基金、專項財政資金,依托省內優勢企業,搭建產業合資合作平臺,深化與產業鏈上下游骨干企業合作,爭取優勢企業在豫布局相關裝備研發、產品設計和制造基地,實現本地規模化生產。
宇通氫燃料客車服務北京冬奧會(大河網資料圖片)
加大核心技術攻關 推動產業協同創新
如何加快核心技術攻關?河南將圍繞氫能產業鏈各環節及裝備制造領域,集中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產權、安全可控的“卡脖子”技術,占領氫能行業技術高地。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加快建設重點實驗室、前沿交叉研究平臺,開展氫能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依托龍頭企業整合行業優質創新資源,布局建設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爭創國家級創新平臺,支持行業關鍵技術開發和工程化應用。
主動對接國內外“高精尖”人才團隊,積極引進高層次氫能領域創新型團隊。加強與清華大學、上海交大、同濟大學、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協同推進氫能產業關鍵技術聯合研發,為氫能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此外,河南將強化各職能部門在氫氣制、儲、運、加、用等環節的監管責任,指導企業研究制定氫能突發事件處置預案、處置技戰術和作業規程,開展專項演練,及時有效應對各類氫能安全風險。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谑械墓粨Q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