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全國首座油氫合建站——廣東石油樟坑油氫合建站對外供氫滿3年。3年來,廣東石油共建成投用9座油氫合建站,累計向社會供應氫氣超600噸。
近年來,廣東石油把握氫能產業發展時機,依托成熟的加油站網絡和安全技術、專業隊伍優勢,率先采取油氫合建站的方式布局加氫網點,有力推動廣東加氫網點快速發展,逐步成為行業認可的主流模式。2020年4月,廣東石油與廣州黃埔區簽訂合作協議,打造百億元級氫能項目,鎖定了20座加氫網點規劃,打造發展新模式。
商業化運營是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在氫能源汽車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背景下,廣東石油瞄準應用場景拓展,推動產業發展與商業實踐互促互融。
2021年10月,全球首款氫燃料電池網約車在廣州落地,定點在廣州石油開泰北綜合加能站加注氫氣。未來幾年,該款乘用車還將向市場投放1萬輛,意味著中國石化將氫能應用場景拓展到乘用車領域。通過合資合作的模式,廣東石油在加快建設加氫網點的同時,提前鎖定客源,拓展應用場景,不斷滿足商業化運營需求。
作為銷售終端,廣東石油充分發揮中國石化制氫手段豐富、產氫量較大、制氫技術成熟等優勢,配合現有成熟的油品配送體系,推動構建極具競爭優勢的氫能生產、配送、供應一體化產業格局,引領氫能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2021年底,廣東石油建成華南地區首座具有國家資質認證的氫氣檢測分析實驗室,滿足廣州作為我國南部地區氫能樞紐的檢測需求,有效確保氫氣質量,為產業創效進一步夯實基礎。在整合成熟運營和管理經驗的基礎上,該公司相繼制定國內首個加氫站、油氫合建站建設企業標準和加氫工藝標識標準化指南、加氫站使用手冊等,聚焦氫能應用領域諸多關鍵環節,牽住標準制定的“牛鼻子”,助力氫能產業規模化發展。
“十四五”期間,中國石化在廣東將繼續推進油氫合建站建設,氫氣年產能超過1.2萬噸,初步構建起產銷一體氫能產業鏈。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