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了,跑客運還能賺錢嗎?對此,陜西盛世騰輝客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世騰輝”)總經理胡國慶說:“客運市場雖然萎縮得很厲害,但是只要做好優質服務,還是有發展的。”
作為一個從業近20年的“老客運人”,他的這一判斷基本還原了客運行業如今的情況:
一是市場需求不斷萎縮,這是短時間不可能改變的客觀現實;二是業務“僧多粥少”,提高服務質量是贏得訂單的關鍵。
2022年9月28日,胡國慶前往蘇州提走了25輛蘇州金龍海格高端旅游大巴。顯然,在低迷的市場行情中,盛世騰輝找到了盈利的“方法論”。
一要選對模式:堅持公車公營
疫情三年以來,過“苦日子”的客運企業不計其數,盛世騰輝卻不在其中。
有兩個指標最能體現這家客運企業的“不一樣”:先看第一個,西安市交通局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以來,盛世騰輝是當地惟一一家盈利的旅游客運企業;其二是,盛世騰輝共有164名駕駛員、18名管理人員,疫情三年以來,未辭退一人且未拖欠任何一個員工工資。
并且,盛世騰輝尚有余力購買新車,在客運行業遭受巨大沖擊的這幾年,這樣的表現在行業中非常難得。
促成這樣好的經營成果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但最重要的是,盛世騰輝從一開始就選對了發展模式。對此,胡國慶表示:“公司2012年正式成立,就決定了走公車公營的路線,我們所有的車輛都是自有車輛,車輛調度、人員管理全部自主可控,這也形成了我們在行業中的競爭力。”
堅定且專心地搞公車公營,讓盛世騰輝從一眾以掛靠經營為主的當地同行中脫穎而出,雖然市場整體需求萎縮、利潤空間下降,但集約化管理、公司化經營、高品質服務的優勢讓盛世騰輝保持了足夠的議價能力,業務量不僅沒有降低,范圍還得以不斷擴大。
據介紹,盛世騰輝早期的主營業務是旅游客運,在旅游業需求回落之時抓住了新的業務增長點,開拓了通勤班車、學生軍訓、研學等業務。“目前,學生軍訓、研學是我們的主要業務,我們公司占了西安33%的市場份額,是最多的。”胡國慶介紹道,“通勤班車業務也與華為、中興等大企業達成了合作,這批海格客車交付之后將用于華為的通勤班車業務。”
“需求少了,拼的就是服務,拼的就是體量,體量大、服務好才能獲得業務。此外,利潤也比以前少了,業務量上去了才能保證收益。”胡國慶表示,這是一個動態循環的過程,公司的競爭力強了,服務口碑好了,業務也就來了。“我們的原則是,為客戶提供最好的車,保證優質服務,但是不搞低價競爭。”
對于行業,胡國慶也呼吁大家走公車公營的路線,客運行業小而散的發展路子已經不適合如今的市場形勢。
二要選對供應商:與蘇州金龍合作順暢
從早期的掛靠經營到下定決心自主創業走公車公營的道路,胡國慶提到了兩個關鍵因素,“公司最早做旅游業務也是掛靠在別處,業務上非常受限。一是我們想開展的業務無法開展,二是我們想購買的高標準車輛也無法達成共識。所以才有了2012年獨立創業,成立盛世騰輝。”
公司成立了,發展模式確定了,還有關鍵的一步就是購買車輛。在提到車輛供應商的選擇時,胡國慶反復強調了穩定和靠譜兩個關鍵詞。穩定是為了保持公司車輛的統一性,強化公司形象;靠譜是為了保證順暢的合作,減少不必要的摩擦,降低溝通成本。
談及對車的核心訴求,胡國慶說:“我們主要有兩個指標,一是客戶的反饋,二是駕駛員的反饋。客戶的需求主要體現在外觀、舒適度、噪聲等主觀感受的體驗上,駕駛員則看重車輛安全性及相關性能指標表現。”
作為管理者,胡國慶還關注售后服務,“我們希望一旦車輛出現故障,能第一時間得到高效服務,買到相關配件。”
選擇蘇州金龍作為供應商,正是因為契合了以上訴求。
“對于海格客車,大家的普遍反饋是噪聲比同類車型更低,車內很安靜,行駛過程中幾乎感受不到發動機的震動和噪聲。另外,西安冬冷夏熱,海格客車的空調效果也更好。”胡國慶表示,乘客和司機對海格客車的駕乘體驗給予了很多正面評價。
另外,很值得一提的是海格客車的細節設計。“車輛內飾很精致,色調搭配、細節設計都很舒適,乘客也比較容易接受。”胡國慶指出,西安當地的乘客普遍更喜歡淺色調、暖色調的內飾,海格客車溫馨的內飾設計很受好評。
在車輛品質方面,自有修理廠的盛世騰輝也有自己的考核辦法,“除了維修我們的自有車輛,我們的修理廠還承擔社會車輛的維修工作,服務西安超2000輛客運車輛。所以,我們也有更多機會了解各品牌客運車輛的質量和品質。從我們維修廠的反饋來看,海格車輛的故障率很低,車輛的品質很好、有保障。”
除了車輛本身滿足需求,與蘇州金龍順暢的溝通也是胡國慶頗為看重的一點,“合作順暢很重要,我們深耕客運行業,并將這一行當作終身事業經營,我們需要長期且穩定的合作伙伴共同發展。”他還表示,“目前,旅游業務用車是可丁可卯的,沒有富余,等旅游復蘇之后,我們還要增加新的旅游用車。”
除此之外,胡國慶還將盛世騰輝的成功歸因于富有凝聚力的團隊,“我們的團隊非常穩定,七八年以上的老員工很多,駕駛員團隊也一直有‘老帶新’的傳承,公司的發展離不開大家不離不棄的支持。”
對于客運市場的未來,胡國慶有信心也有隱憂。一方面,他堅信,走公車公營的路線,好車加上好的管理,集中力量做好優質服務,一定有發展;另一方面,客運行業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希望行業管理越來越規范,同行攜手共同改善服務質量,讓行業健康發展。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