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技術迭代,材料突破、和規模效應的逐步顯現,氫燃料電池的成本逐漸下降,每年大概約有20%的速度在下降。
隨著氫能在交通領域的應用日漸廣泛,近日,上海首批80輛氫能源網約車投入運營。
氫能網約車駕駛員講到:“這部車日常開銷要高于純電車型,但相比燃油車型要低很多,以前開商務車的時候每公里需要1元-1.2元,現在氫能源車在5、6毛左右每公里。司機師傅坦言加氫站的數量仍然較少,也限制了他的出行半徑。”
據了解,首批80輛新能源車是以上海虹橋機場為中心,陸續投入營運,而附近只有一個油氫合建加注站,每天加注氫氣的車次在快速提升。
中國石化上海石油青衛油氫合建站站長講到:“最開始只有30-50輛的加注車次,而目前可以加注129輛車,總共的供氫量是在600多公斤左右,平均一輛車大概在5到6公斤,已經達到我們設計能力的60%-70%左右。”
據了解,雖然受氫氣市場價格和加氫站數量的影響,但是首批氫能源車的實際運營情況還是基本符合預期。
“把這個整個運營車輛的擁有成本的生命周期來做測算,經過5年的這樣一個模型來講,基本上是和用這個純電車是相仿的。”上海某網約車平臺首席運營官講到。
雖然目前氫能源汽車還沒能得到大范圍的推廣,但是隨著技術迭代,氫燃料電池的成本逐年下降,整個氫能源汽車市場也出現一些新的變化。
在上海一家氫燃料電池生產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技術迭代,材料突破和規模效應的逐步顯現,氫燃料電池的造價正在下降,每年差不多近20%的速度在下降。
現在的第四代電堆,相比較三年五年前,成本只有原先的一半不到,未來在規模經濟以及技術革新的加持之下,還會有進一步的成本下降的空間。
氫燃料電池成本的下降,直接推動了氫能源車的快速落地。2021年10月,上海就已經開始先行先試氫能源公交車,氫能源公交車的需求在快速增長,從去年到今年,整車成本已經下降了20%-30%,如果按照這個下行趨勢,整車價格會不斷下降,預計4、5年以后,會跟目前純電的差不多。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