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中旬以來,氫能市場逐漸火熱起來,在各種項目不斷落地的同時,各地方的氫能破“零”行動也開始爆發。截至目前,近一個月已有近20個市級、省級、國家級甚至世界級的氫能破“零”項目,其中包括氫能的制儲用加等環節,詳情如下所示:
全球級破“零”項目2項:鞍鋼全球首套綠氫零碳流化床高效煉鐵新技術示范項目、攀業聯合優必選的全球首款氫能人形機器人項目。
國家級破“零”項目7項:管道局的全國首條公用摻氫管道項目、莊信萬豐的全國首個催化劑回收項目、捷氫聯合上汽大通的全國首個常態化運營氫能網約車項目、國電投的全國首個純氫燃氣輪機示范項目、永安行全國首個首款To C端氫能自行車開售、國能集團全國首臺大功率氫能機車投入線路、重慶兩江公交的全國首個氫能車婚禮。
省級破“零”項目5項:國家能源集團寧夏首個氫能全產業鏈項目、國鴻氫能配套的上海首批5輛氫動力數字軌道膠輪電車項目、億利集團下線的內蒙古首臺1000標方堿液電解槽、黑龍江首座“三合一”加氫站項目、漢思能源主要投資的香港首座加氫站項目。
市級破“零”項目4項:凱豪達配套的深圳首座制氫加氫一體站項目、普發動力配套的隨州首座加氫站項目、氫藍時代配套的深圳首輛氫能垃圾車項目、攀業配套的佛山首破氫能共享單車項目。
凱豪達助力深圳首座制氫加氫一體站通過驗收
10月21日,媽灣公司作為建設單位組織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和成套設備供應商對媽灣電廠制氫加氫一體站進行竣工驗收。媽灣公司作為建設單位高度重視此項目,專門成立了項目領導小組,于2021年9月正式開工。2021年12月加氫站完工,2022年4月制氫站完工,2022年10月11日,本項目全部設備通過72小時滿負荷試運行,各指標均符合驗收標準。凱豪達氫能源公司負責該項目的設備供應協助安裝及調試工作,提供了公司獨立研發與生產的兩臺套500Nm3/h的電解槽及成套系統設備,各項指標均處全國前列。
普發動力助力湖北隨州首座加氫站投運
10月,湖北隨州首座加氫站建成運營,該加氫站位于湖北新楚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園區內,總占地面積為300平方米。“人們印象中氫氣是易燃易爆氣體,非常危險,其實不然,氫氣密度很小,一旦發生泄露將快速揮發,危險系數比天然氣還要低。”公司營銷管理部部長宋熊介紹。氫云鏈獲悉,該站配套了普發動力的撬裝加氫站。
黑龍江首座“三合一”加氫站項目奠基
10月15日,黑龍江省首座“三合一”加氫站項目——七臺河市加氫加油充電綜合能源示范項目隆重舉行啟動儀式。此次啟動的加氫站項目是由寶泰隆聯合中石油、七臺河城投等共同打造的加油加氫充電綜合能源示范項目,可開展氫提純、氫公交及氫重卡加注等氫能業務。未來可為七臺河市乃至黑龍江省加氫示范站提供經驗、打造樣板。
漢思能源助力香港首座加氫站通過審批
香港城巴于10月13日宣布,在主要股東的支持下,將在西九龍車廠興建香港首個加氫站,以配合政府明年于本港測試氫燃料電池巴士的計劃。城巴指出,該項目為香港首個向政府提交興建加氫站的申請。香港首個加氫站將位于城巴西九龍車廠,在獲得政府相關批準后,最早可于2023年第一季投入使用,為由城巴擁有及營運的全球首輛三軸雙層氫燃料電池巴士提供加氫服務。漢思能源將作為此加氫站的主要投資者,積極參與其中。
管道局助力全國首條公用摻氫管道完工
10月11日,管道局承建的寧夏寧東天然氣摻氫降碳示范化工程中試項目主體完工。項目包括7.4公里的輸氫主管線及一個燃氣管網摻氫試驗平臺。項目于8月5日開工建設,主要是對寧東恒瑞燃氣有限公司天然氣管網的天然氣與寶廷新能源的副產氫進行混合、輸送,為企業鍋爐提供混合能源。為了消除氫氣分子體積小、滲透性強的技術瓶頸,管道局一公司聯合管道設計院對施工技術、工藝進行多次研究和論證,最終確定氬弧焊打底+手工焊填蓋的工藝方法,并制定了嚴格的焊前預熱和焊后熱處理參數,同時,采用100%射線檢測和100%超聲波檢測進行焊道質量把控。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國內首個燃氣管網摻氫試驗平臺,可以實現管道摻氫環節、輸送環節和用戶環節全流程驗證。試驗數據對今后制定燃氣管網摻氫比例標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重慶兩江公交助力全國首個氫能婚車
10月7日,重慶兩江公交江北分公司的一輛氫能源公交車裝扮一新,載著一對95后新人和親朋好友的祝福,駛向了他們的甜蜜新生活。在籌備婚禮的過程中,新郎陳羅想到了用公交車當婚車的點子:“2019年退伍轉業后,我通過專業地學習成為了一名公交車駕駛員,雖然很平凡,但是這份工作很穩定,給我了很大的安全感,我想結婚以后我也應該把這份安全感給愛人和家庭,用公交車把愛人接回家對我來說非常有儀式感,意義重大”。愛人李女士是98年生人,了解到愛人陳羅的想法后覺得這個主意很好:“低碳環保又很新穎,親朋好友都坐在一個車上,很熱鬧!”
氫藍時代助力深圳首輛氫能垃圾轉運車投運
10月,全國首輛32噸氫燃料電池車廂可卸式垃圾轉運車在南山進行實操試用。為了進一步促進環衛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參照深圳市車廂可卸式垃圾轉運車技術標準規定,深圳能源集團攜手深圳市氫藍時代動力科技有限公司量身打造了氫燃料電池垃圾轉運車,該車輛配備132千瓦氫燃料電池系統和9×165升大容量供氫系統,是全國首輛32噸氫燃料電池車廂可卸式垃圾轉運車。
莊信萬豐助力全國首個催化劑回收項目
10月,莊信萬豐(Johnson Matthey)表示,該公司已經開始聯合韻量科技(Unilia)在中國進行燃料電池回收利用業務。JM位于江蘇省張家港的工廠正在從燃料電池汽車的膜電極組件(MEA)中提煉和回收鉑族金屬。雖然目前提煉材料的規模很小,但JM擁有足夠的能力來擴大產能,以滿足未來幾年的預期需求。通常情況下,JM使用的鉑族金屬中約有80%來自公司內部的循環利用,這為JM在汽車催化劑和燃料電池領域的業務提供了彈性金屬供應。
攀業助力佛山首批氫能共享單車投運
10月1日,佛山氫能共享兩輪車正式試運營“上崗”,為游客解鎖了深度漫游丹灶新“姿勢”,基本滿足市民“暢游仙湖氫谷”的出行需求。試運營期間,這種氫能共享兩輪車共投放了25輛,設置了仙湖實驗室、澹如書屋、金融街、環湖南路4個站點,以共享單車的模式運營。車身呈藍白色,采用金屬儲氫方式,整車凈重36.4kg上下,最高時速可達25km/h,續航80多公里。該型號氫能共享兩輪車采用金屬氫化物固態儲氫技術。
國家能源集團助力寧夏首個氫能全產業鏈項目開工
9月29日,國家能源集團寧東可再生氫碳減排示范區62萬千瓦光伏項目開工建設。項目將新建裝機容量620兆瓦、年均發電量9.83億千瓦時光伏場站,兩座制氫規模達每小時2萬標立方的制氫站,兩座加氫站及配套輸氫管線等設施,預計年產4509噸高純氫,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4.6萬噸,由國華投資公司牽頭打造寧夏首個氫能全產業鏈的創新生態項目。作為集團綠色發展主力軍,國華投資公司牽手集團在寧企業,依托集團的一體化協同優勢,堅持區域協同發展,利用寧夏豐富的產業基礎與應用場景,同合作伙伴協作推動新能源與氫能產業重大項目建設落地,在運煤重卡領域推動氫燃料電池替代,推進加氫站、氫氣管網和氫運輸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探索氫能與煤、電、煤化工產業耦合發展,推進氫能產業鏈一體化發展。
捷氫助力全國首批氫能網約車落地上海
9月29日,上汽集團移動出行戰略品牌享道出行正式上線全球首款高端氫燃料電池MPV—上汽大通MAXUS旗下氫能源MPV車型“MIFA 氫”,首批80臺“MIFA 氫”主要投放于上海區域,市民通過享道出行APP選擇“商務型”下單,即有機會嘗鮮全新氫能源車安全、舒適的綠色出行體驗。“MIFA 氫”采用捷氫科技92kW燃料電池系統與70MPa儲氫系統,匹配高性能三合一電橋,全面打造優質性能,續航里程可達605km,百公里氫耗僅1.18kg,折合每公里使用成本僅需4毛錢,且僅需3~5分鐘即可加滿6.4kg高壓氫瓶,真正實現“加得快、跑得遠、花得少”。
億利潔能助力內蒙古首臺1000標方堿液電解槽落地
9月29日,億利潔能旗下的億利氫田時代在億利陽光谷庫布其低碳產業園正式發布首臺套1000標方堿性電解槽(下稱“億利1000標方堿性電解槽”),這也是內蒙古自治區首臺套產品。億利陽光谷庫布其低碳產業園500臺套氫裝備堿性電解槽加工生產線同步正式投產下線。資料顯示,氫裝備制造是億利潔能新能源與綠色化工產業鏈的核心業務之一。該項目由億利氫田時代投資實施,其設計生產規模、技術創新居同行業領先水平,產品轉化率較行業平均指標增長20%,達到77%;單方電耗電量較行業平均指標減少0.4度電,達到4.6度/m3。
攀業助力全球首個氫能人形機器人落地濮陽
9月28日上午,在河南濮陽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東湖論語廣場,“氫生活、AI未來”全球首款氫動力人形機器人發布。這個名叫“一行”的機器人,身高145厘米、體重77公斤,是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它體形優美、聲音可愛,能夠獨立運動的關節數目36個,還可負重10公斤物品行走。它以氫能源為動力,搭載由攀業氫能公司提供的燃料電池動力系統,不僅擁有更高的補能效率和續航能力,而且氫能消耗過程中可實現零碳排放,即使處在北方低溫環境中亦能保持良好的動力性能。
國鴻氫能助力上海首批5輛氫動力軌道車投運
9月28日,在“氫”城相見2022臨港新片區氫能大會上,搭載國鴻氫能燃料電池系統的首批中運量氫動力數字軌道膠輪電車正式交付,這標志著國內首條氫能源中運量線路在臨港即將投入運營。此次首批交付的5輛中運量氫動力數字軌道膠輪電車將服務于臨港T2線,為臨港新片區的綠色公共交通網絡、綠色城市的建設添磚加瓦。本次投入運營的5輛中運量氫動力數字軌道膠輪電車,是國鴻氫能攜手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共同打造,采用全新的工業設計理念,車身長30.5米,可容納300余名乘客。
永安行全國首個首款To C端氫能自行車開售
9月28日,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繼勝在江蘇常州永安行智能制造園區宣布永安行氫能自行車Alpha系列上市。該車采用低壓儲氫和換氫技術,是目前國內首款面向消費端(to C端)大規模量產的氫能自行車。這是國內首款面向消費端大規模量產的氫能自行車上市,官方售價12800元,0.7L儲氫器支持連續騎行2.5小時,續航里程55公里,行車時速最高22公里/小時。Alpha系列含5年500瓶供氫服務,消費者5年內可以享受2.6萬公里免費氫能服務。
國電投助力全國首個純氫燃氣輪機示范項目落地內蒙古
9月27日,由國電投內蒙古電力分公司負責推進的國內首臺純氫燃氣輪機示范項目獲得通遼市能源局核準批復,標志著我國在純氫燃氣輪機國產化替代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該項目擬建設1套1.7兆瓦級純氫燃氣輪發電機組、1臺單壓余熱鍋爐、容量20000Nm3氣態儲氫裝置配置。該項目由集團公司牽頭研發,選址于電力分公司A廠廠區,計劃2023年4月份樣機開始安裝,2023年年底投運,是我國首臺兆瓦級純氫燃汽輪機。該項目以氫為載體,實現電能、氫能、熱能等多能耦合,通過可再生能源所發電力,制取氫氣供應氫燃氣輪發電機組,將波動性強、間歇性大的新能源發電轉化為穩定的氫能發電,有效降低了新能源發電對電網的沖擊,為儲氫-發電回網積累運行經驗、為新能源發電的高效利用探索了新模式。
中車氫能、國富助力全國首臺大功率氫能機車正式投入線路
9月,由中車氫能與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聯合為國能集團打造的國內首臺大功率氫能源調車機車在國能新朔鐵路舉行了首發試驗運行,標志著公司自主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氫龍一號”大功率燃料電池系統正式投入線路試驗運行。“氫龍一號”是公司面向軌道交通領域開發的首款大功率燃料電池系統,額定功率400kW,是目前全球功率最大的軌道交通燃料電池系統。該燃料電池系統的儲供氫系統配置了國富氫能28*210L高壓儲氫瓶,總儲氫量達到140kg,是目前國內儲氫量最大的車載氫系統。
全球首套綠氫零碳煉鐵新技術項目在鞍鋼開工
鞍鋼集團氫冶金項目9月27日在該公司鲅魚圈鋼鐵基地正式開工。該項目是全球首套綠氫零碳流化床高效煉鐵新技術示范項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為了實現低碳冶金新技術路線的突破,2021年7月,鞍鋼集團與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上海大學簽訂了綠色氫能冶金技術聯合研發協議。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終于實現了重大突破。該項目計劃于2023年投入運行,形成萬噸級流化床氫氣煉鐵工程示范,為世界氫冶金技術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