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11月24日與氫通(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牽手”總投資85億元的大單后,12月2日,“中原氫城”濮陽在氫能產業發展上再“攻下”“一城”!濮陽市政府與風氫揚氫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風氫揚)成功簽約,項目總投資10億元,上海風氫揚將在濮陽投資建設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及氫能產業化項目。
黨的二十大閉幕以來,短短月余時間,中原氫城濮陽在氫能產業發展上,迎來了爆發式增長,不斷邁上產業發展新的制高點。
在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老楊會客廳創始人楊建國看來,在黨的二十大后,以氫能產業爆發式增長為代表,“中原氫城”濮陽正在用一個又一個落地的重大項目、用高質量發展新賽道上不斷積累擴大的新優勢、用經濟發展的關鍵數據、以及用投資濮陽和選擇濮陽的客商的話語和決心,全面吹響中國式現代化地方生動實踐的號角!
三連紅!
短短月余時間,中原氫城濮陽在氫能產業發展上,迎來“三連紅”!
12月2日下午,濮陽市政府與風氫揚氫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風氫揚)成功簽約。
根據協議,上海風氫揚將在濮陽投資建設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及氫能產業化項目。
研發生產基地項目選址在濮陽縣,總投資10億元,總占地200畝,主要建設年產20000臺套燃料電池發動機產線及年產200臺套固定式發電站產線等;氫能產業化項目涵蓋燃料電池生產研發以外的氫油電綜合能源站、固定式發電站,以及備用電源、公路運輸、特種車輛等主要場景的應用。
時間往回追溯:
11月20日,中石化首個兆瓦級可再生電力電解水制氫示范項目——“綠電制氫”項目順利實現中交,正在向年底實現項目投產發起全面沖刺。
“綠電制氫”項目被中石化列入氫能技術重大科技攻關項目課題,也是河南省重大建設項目,項目由中原油田牽頭,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廣州工程有限公司、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共同建設,力求建成中石化首個風光電兆瓦級質子交換膜制氫、儲運及加注多系統集中裝置,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工程建設模式,打造可再生能源綠氫產業發展示范樣板和科研創新平臺,為我國綠氫產業發展提供技術保證。
11月24日,濮陽“牽手”上海氫通,項目總投資約85億元,濮陽市政府支持上海氫通在濮陽建設氫能科技產業基地。
該項目涵蓋新能源發電、綠色能源電解制氫、能源綜合補給站、氫能動力系統研發與生產、氫燃料電池系統(含氫能熱電聯供系統)及電堆生產、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氫能源關鍵材料研發中心、氫能生態智慧運力平臺、氫能專用車輛研發制造等十大核心項目,并將通過以濮陽為基礎的應用示范,輻射帶動河南、河北、山東等地。
……
把時間撥回更遠。2021年以來,濮陽市以氫能產業為突破口,以打造“中原氫城”為目標,積極構建氫能制、運、儲、加、用全產業鏈,加快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氫能產業技術創新體系。
經過一段時間攻堅,濮陽已成功研制3種型號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并實現年產能1200臺,首批30臺氫燃料電池商用車投放市場;國鴻氫能科技產業園、陜耀氫能科技產業園等多個項目開工建設,“綠氫”制取、儲運、應用等關鍵技術科技攻關全面啟動,濮陽“產學研用金”深度融合的氫能產業生態已初步形成。
特別是2022年7月,楊建國現場見證并深度參與的濮陽市高規格舉辦的2022中國氫能產業發展(濮陽)峰會,更是向全社會發出了濮陽全面發力氫能產業的總號令,亮出了濮陽全力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新品牌、新口碑,也打開了濮陽氫能產業項目全面開花的新格局。
這次峰會期間,15個氫能產業重點項目現場簽約,金融合作項目戰略支持超650億元,產業投資項目投資達293億元。
峰會過后,“到濮陽,干氫能”,更是成為一種現象和趨勢,以全球首款氫動力人形機器人項目在內,濮陽氫能產業發展更是開拓出了“兩能”融合發展的新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11月13日,河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凱到濮陽市調研氫能產業發展和重大項目建設情況,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堅持科技創新引領,提速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形成較為完整的氫能產業體系,為河南實現綠色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王凱還強調,要抓好項目建設,圍繞裝備制造、氫能儲運等領域謀劃實施一批重點項目,推動在談項目盡快落地、落地項目加快建設。
黨的二十大閉幕以來,濮陽市在氫能產業發展這條新賽道上,用一個又一個重大項目落地,迎來了爆發式增長,濮陽氫能產業集聚集群正在不斷邁向更高發展水平,正在不斷攀上產業發展新的制高點,不斷塑造全面轉型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
以氫能產業爆發式增長為代表,濮陽,正在率先給出響亮回答!
這份“濮陽回答”,還有哪些關鍵所在?
響亮的“濮陽回答”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宣示,“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兩步走的戰略安排。
黨的二十大閉幕后,各地圍繞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陸續作出進一步部署,明確方向、完善思路、強化舉措,扛穩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地方探索的歷史使命。
經濟大省的河南,自然也擔起了“勇挑大梁”重大責任。
11月28日至29日,河南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在鄭州召開,審議通過《中共河南省委關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河南的決定》,對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做好全省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工作作出周密安排、精心部署。
按照黨的二十大作出的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戰略安排,河南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對現代化河南建設進一步部署:
到2035年,河南省要基本建成現代化河南;到本世紀中葉,確保高水平實現現代化河南;“十四五”時期,經濟強省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國家創新高地、全國重要人才中心呈現雛形,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法治河南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中原文化影響力更加彰顯,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美麗河南建設成效顯著,平安河南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方向、節點已定,濮陽也率先作出響亮回答。
河南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前腳結束,后腳濮陽市委八屆四次全會召開,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部署要求,表決通過《中國共產黨濮陽市第八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決議》,審議通過《中共濮陽市委關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濮陽的意見》。
全會強調,深刻領會和把握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把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重大原則落實到現代化濮陽建設工作中;深刻領會和把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部署,讓中國式現代化生動實踐在濮陽走深走實。
濮陽按照黨的二十大作出的戰略安排,做出了進一步部署:
到2035年,濮陽市現代化經濟體系、城鄉協調發展格局基本建成;基本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創新型城市建設進入全省先進行列;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基本建成法治濮陽、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經濟競爭力大幅躍升,擴大內需重要節點城市地位基本確立;中心城市能級提升,成為區域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
而氫能產業的“三連紅”,充分說明了濮陽已經率先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激發的熱情干勁,轉化為做好當前各項工作的實際成效。
當然,除了氫能產業之外,這份“濮陽回答”還有著過硬的發展數據支撐:
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面對國內經濟“三重壓力”和疫情散發多發等多重挑戰,濮陽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力落實穩經濟各項舉措,穩步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居全省前列,經濟運行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
其中幾項關鍵數據,更是充分說明“濮陽回答”的扎實程度:
2022年1至10月,濮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分別比全省、全國高2.0和4.1個百分點,增速保持全省第2位;
2022年1至9月,濮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1088.8億元,比去年提前一個月突破千億元關口,同比增長17.0%,增速比全省高6.8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位;
2022年1至10月,濮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3.1%,增速居全省第6位。全市工業投資增速高于全部投資17.6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4位;
……
12月1日至2日,河南省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謀劃明年經濟工作。會議強調,錨定“兩個確保”,深入實施“十大戰略”,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持續深化“萬人助萬企”和“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不斷強化“四個拉動”,推動經濟提質提速發展。
楊建國說,這份“濮陽回答”也為推動明年濮陽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在實現“兩個確保”、建設現代化河南上作出更多濮陽貢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濮陽縣產業創新再迎重大突破
這份“濮陽回答”中,濮陽縣再次處于領跑地位。
本次簽約的研發生產基地項目選址在濮陽縣,這也意味著濮陽縣產業創新再次迎來重大突破。
以氫能產業為代表,當下的濮陽縣正在通過開放招商,聚焦新能源裝備制造、化工新材料、氫能與儲能等新興產業鏈,強化延鏈補鏈強鏈,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未來產業前瞻布局。
除了氫能產業,濮陽縣通過無中生有形成的新能源裝備制造與開發應用“全產業鏈”聯動發展模式,也是產業創新的濮陽縣品牌的典型代表。
這方面,濮陽縣以濮陽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為載體,成功引進華能風電、天順風能、遠景智能風機等項目,實現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從無到有;成功招引德力西集團,并以商招商引進恒源電工、博美、同德等配套企業十余家,實現電子電器裝備制造產業從零到鏈;成功引入全球500強中國建材集團,相繼落地光熱光電玻璃地化隔薄膜太陽能電池等項目,中建材超白光熱光電玻璃項目填補了國內生產空白。
目前,天順風能產值20億元,四個基地達產后預計實現產值50億元,成為冀魯豫地區最重要的生產基地和制造業中心。
依托招引的天順風能、中建材等龍頭企業的高強度投資和集團強大的研發優勢,逐步實現新能源裝備制造與開發應用“全產業鏈”聯動發展,已成為河南省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基地,2025年預計產值突破100億元。
當然,產業創新除了換道領跑,優勢再造同樣是關鍵路徑。
這方面,濮陽縣通過高位嫁接傳統產業,推動傳統產業提質發展、向中高端延伸。
依托良好的化工產業和農業基礎,濮陽縣推動化工、裝備制造、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與前沿技術開展“高位嫁接”,圍繞專用化學品、電子化學品、電子電器、耐火材料、農副食品加工等重點領域,實施“三大改造”,加快傳統產業技術更新和設備更新,推動傳統產業向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轉型。
這方面,以包括全球唯二的呋喃二甲酸中試裝置落地,以及大連理工大學等科研創新團隊引入等為標志。
楊建國表示,以本次簽約為開端,可以期待濮陽縣在“濮陽回答”新征程中,將會持續成為濮陽全市,乃至全省產業創新活力最強、產業創新成果最多、產業創新氛圍最濃的縣域之一,產業創新也將持續成為濮陽縣經濟發展新的動力源、新引擎,成為濮陽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氣質、新面貌、新王牌。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