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汽車品牌不斷創新精研,在新能源領域完成了從競爭者到領跑者的跨越,也贏得了全球市場的認可。5月10日,隨著“中國品牌日”進入第七個年頭,中國汽車產業再次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67.9萬輛,同比增長1.2倍,其中新能源商用車出口2.7萬輛,同比增長1.3倍。以宇通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商用車品牌,得益于堅持創新、長期耕耘和勇于變革,從市場競爭力、技術實力到品牌影響力,正在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進化,在汽車工業的發展道路上閃耀光芒。
新一輪能源革命為中國汽車品牌帶來機遇,國家政策的支持、企業研發的創新以及用戶需求的升級,讓中國汽車產業煥發了全新的活力。在傳統燃油車的評價體系逐漸失效、傳統造車邏輯和服務體系被顛覆的新能源趨勢下,中國汽車品牌開始走向臺前。在內燃機時代,外資品牌掌握大量核心專利,中國品牌機會少之又少。但隨著核心三電取代燃油三大件成為新的技術標準,新的話語權將掌握在擁有核心三電技術優勢的中國品牌手里。
作為中國新能源商用車行業的引領者,宇通長期堅持合理的研發投入,全面掌握了新能源“三電”核心技術,并保持每年研發投入占比7%以上,擁有7個國家級創新平臺、10個行業及省級研發平臺,承擔多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并建立了專用的試驗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等,始終處于技術夠新、產品夠硬的領先位置。
因此,在來勢洶洶的新能源轉型浪潮中,宇通便非常有“底氣”進行長期的謀劃和布局,從而奠定行業領先地位。早在1997年宇通便著手開發新能源市場,率先在資質、技術、產品、產能等方面做足了準備,為產品開發及市場導入打下了堅實基礎。通過數十年推動創新研發、深耕市場需求,宇通率先突破“續航能力不足、安全性能差、充電效率低、運營成本高”等新能源商用車時代核心用戶痛點,整車節能與控制技術、高壓隔離電源變換技術、高密度電驅動控制技術等均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在車輛特性、功能開發、性能優化上掌握了更多的主動權,并進一步拉大了與行業間的距離。
在二十多年的厚積薄發加持下,宇通積極搶抓城市卡車電動化機遇,適時開啟“擴展賽道”的全新發展模式,深化布局新能源商用車賽道,聚焦出行、物流、作業三大應用場景,在客車、卡車、專用車、零部件等全系新能源商用車產業生態方面進行布局,以創新鏈、價值鏈、產業鏈為代表的三鏈耦合協同,持續突破電池、電機、電控等共性核心技術,不斷開發更加安全、可靠、高效、智能的全系列新能源商用車。2022年7月,宇通集團新能源商用車基地正式在鄭州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后,在工藝水平、智能制造、產業協同和綠色低碳等方面實現國內領先,支撐宇通新能源商用車在產品端、制造端持續占據產業高位。
依托深謀遠慮的技術研發積淀和產業布局,宇通在短時間內便躋身行業第一梯隊,純電動商用車產銷規模在行業保持前列。2022年,宇通集團商用車整體銷量37808輛,其中新能源中重卡、輕卡整體增幅136.2%,新能源礦用裝備增幅154.3%,穩居行業第一梯隊,新能源環衛車輛市場占有率29.3%,蟬聯行業第一。掌握新能源商用車核心科技的宇通,正不斷將“更商用、更耐用、更好用”的新能源商用車核心價值傳遞給市場用戶,以領先的新能源商用車集團形象,持續樹立“中國品牌”新標桿。
從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快速崛起,到中國品牌在全球汽車市場中的地位不斷提升,中國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讓人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未來。在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只有那些掌握核心技術優勢、長期耕耘專業領域、勇于擁抱全新市場的中國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勇立潮頭。而在這之中,宇通正以引領之勢跑出中國品牌“加速度”。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