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宇通,可以說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客車領域都是最高段位的“王者”。最近,宇通借助一次聲勢浩大的技術品牌發布會,突然向全世界“攤牌了”,宣布全面進軍新能源商用車領域。
這枚“重磅炸彈”,無疑讓“經驗”開路的傳統商用車企,以及靠“PPT為夢想窒息”的新勢力車企心頭一緊,這一次最強選手或許真的來了。其實,早于宣布之前,宇通新能源重卡、輕卡等產品已經取得了不錯的市場銷量。那么,宇通此時宣布進軍新能源商用車領域,其背后折射出這家企業的哪些思考?
宇通為何此時宣布?
熟悉宇通的人知道,這一家嚴謹務實的制造業企業,崇尚“做到才說”。關于為何現在才宣布,或許可以用20年前的一段對話來解釋。
2003年,羅蘭貝格在給宇通做咨詢時,他們問湯玉祥董事長一句話:宇通要不要進商用車行業呢?
湯玉祥說不進。為什么?“因為發動機、變速箱、橋,宇通不占有核心零部件的優勢。做客車是歷史沿革過來的。我投一個新的行業,總得給客戶帶來什么價值吧,我不能給客戶帶來價值就沒有必要延展。”
這段對話的背后不僅印證了宇通“先做后說、多做少說”的風格,也彰顯了宇通不是不想全系商用車發展,奈何時機不成熟,當時能力達不到,唯有“苦練內功”。也正是如此,此后20多年宇通人深耕商用車的客車領域,精心布局,靜待時機,一鳴驚人。
面對新能源商用車的“風口”,嚴謹務實的宇通,盡管掌握新能源三電核心技術,但依然希望在新能源重卡、輕卡等產品歷經市場嚴苛驗證,直到實現技術沉淀、產品優勢、用戶口碑“缺一不可”后,才正式宣布。
宇通苦練的內功到底是什么?
俗話講: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從武學角度講,這口“內功”就是精氣神;對宇通而言,首要內功就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宇通三觀”即“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以前沿科技為引領、為客戶及社會創造價值”,它成為引領方向、驅動使命達成和規范的行為準繩,指引宇通探索新能源商用車發展之道。
在三觀的基礎上,宇通扎實推進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的“三鏈能力”打造。因為擁有差異化的“三鏈能力”,宇通可以做到產業零部件的自主可控,也就有了更多可以大膽創新、大膽試錯的能力。反之,不掌握核心技術與核心三鏈能力,再好的創新、再完美的產品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為客戶創造價值是企業最深的“護城河”。不管是傳統的商用車企業,新興的從乘用車改過來的企業或新勢力企業,還是像宇通這樣本來就在商用車里,然后延展出去的。最終決定企業能走多遠的核心,就是產品和服務是不是因客戶的需求而來,能不能創造差異化的價值。
為商用而生!對宇通來講,它用自己的實踐證明了,只要堅持為客戶創造價值就一定能夠成功。因此,這最后一個“內功”就是宇通聚焦“出行、物流、作業”三大領域,通過全系產品創造客戶價值。
宇通新能源商用車的“三鏈能力”如何理解?
對于創新鏈,宇通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深耕已有26年。當其它企業的研究剛起步時,宇通的新能源客車已經走進了市場,這樣的創新意識讓宇通當之無愧成為”第一”。
1997年,宇通率先開展電動客車研發;1999年,宇通就成功開發出首款純電動客車,比國家支持政策正式出臺早了十年。2008年-2018年,宇通自主掌握新能源系統集成與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新能源客車從2014年至今的大規模推廣。
目前,宇通每年研發費用保持在營業收入的5%以上,擁有1個新能源商用車世界一流的工程技術中心,且成為行業內唯一獲得三次科學技術進步獎的新能源商用車品牌。
聚焦產業鏈,宇通的目標并非做全產業鏈,而是建立“朋友圈”,帶頭攻克瓶頸問題,帶動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例如宇通和寧德時代的合作,2017年以前,宇通都是寧德時代最大的客戶,雙方共同合作攻克動力電池在續航里程、安全性等方面的問題。
再比如宇通有一個公司叫科林,它是全球商用車電空調量最大的企業,技術非常領先。比如說二氧化碳空調,歐洲人一直在做的,但是真正量產的不多,科林在國內實現自主量產了。比如低溫熱泵,大家都知道電動車冬季續航是大問題,科林不僅做了低溫熱泵,還做了多源低溫熱泵,就是整個車隊熱管理,整個熱量是可以非常靈活地分配,有一二十種模式,適合不同的氣候條件。
另外大家知道,新能源商用車對主減及減變速箱有很高的性能要求,如長壽命、高強度、低噪音等,但是由于投資回報周期太長,大家基本上都選擇外部采購。但宇通耗資5.7個億建了齒輪的生產線,一個是螺旋散齒輪的,一個是直齒輪的,直齒輪這都是行業非常成熟的東西了。那為什么宇通還要投呢?因為宇通要把電動車造好,要把真正的重卡用的電動化底盤造好,以后這個機電耦合的核心不光是電機,還有整個傳動系、行駛系的關鍵零部件,都要根據新能源的特點來提升它的設計質量、設計水平和質量的水平。因此,哪怕有10年以上的投資回報周期,宇通也希望以遠超行業的可靠回饋客戶。
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說:“做一切事都是關于長期價值的。”宇通作為長期主義者,有了創新鏈和產業鏈的加持,致力于把對客戶的價值承諾融入到價值鏈的每個環節。為此,宇通從研、供、產、銷、服打造價值鏈的核心競爭力。宇通認為,用戶的價值是全生命周期而非單純的購買價格,幫助客戶創造價值,不是要做0而是要做0前面的那個1。
宇通新能源商用車未來的目標是什么?
未來全球化的過程當中宇通新能源商用車將走一個什么樣的定位?宇通集團新能源研究院院長李高鵬表示:“我們是希望走新能源國際化的推廣道路,希望中國的新能源商用車像中國的新能源客車一樣在世界上能夠叫得響,這就是我們的一個大的目標。我們要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到中國品牌,要在全球把宇通商用車的品牌一步一步扎實地建立起來,這是我們的目標。”
領跑不需要搶跑。面對商用車新能源化的發展大潮,面對各路“玩家”的激烈競爭,宇通新能源商用車腳踏實地、嚴謹務實,以自主創新贏得領跑者的底氣與自信;同時,持續推進新能源技術創新和商業化應用,加快全球商用車電動化進程,實現零碳排放愿景。總而言之,宇通新能源商用車的未來值得期待。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