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氫燃料展獲悉,韓國《京鄉新聞》11日報道稱,使用氫能燃料的新能源汽車在今年1-7月的全球銷售量比去年同期明顯下滑。韓國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當天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全球新銷售的氫能汽車共有9619輛,同比減少9.6%。特別是全球銷量名列前茅的韓國,今年前7個月的銷量僅為3390輛,比去年同期下降38.7%。這一數字相對于全球電動車的同期銷量而言,可以用微不足道形容。
調查顯示,與鋰電池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眾多車企大打價格戰不同,氫能源汽車銷量出現逆增長。這一結果很大程度是配套設施不足、使用成本過高、車種選擇少等原因導致的。即使是該品類全球銷量第一的現代汽車,其氫燃料電池汽車“NEXO”和巴士“Elec City”今年前7個月銷量比去年同期減少40%。排名第二的豐田氫能源汽車今年前7個月銷量僅為2884輛。
韓國《今日亞洲》11日報道稱,今年前7個月,全球電動車銷量同比增長40%,然而氫能源電動汽車銷量不足萬輛,令外界對氫能源汽車的前景一片看淡。有專家認為,現在韓日是全球氫能源汽車的領頭羊,但這一賽道未來挑戰很大。韓國產氫能源汽車的單價都在5000萬韓元(約合27.45萬元人民幣)以上,即使政府提供補貼,其價格在消費者中也并不討好。目前,全球電動車的銷量早就超過1000萬輛,其中中國和美國起到先導作用?,F代汽車今年6月推出的發展藍圖,仍然將氫能源汽車作為主要發展方向,但外界對此并不看好。
有分析認為,如果韓國的汽車業再不將主要精力放在電動車領域,未來將面臨更大壓力。還有專家認為,即使現代汽車研發出新的氫能汽車引擎,要想實現完全商業化至少需要5年。韓國汽車融合技術院李恒久院長表示,建設一個氫能充電站需要約30億韓元的資金,這絕非普通業者能夠承擔的,因此如果韓國政府不出面推動,氫能充電設施的普及化將很難實現。李恒久認為,在充電等基礎設施不足的情況下,氫能源汽車即使推廣也將面臨失敗,因此韓國應該從長遠角度看待汽車產業的戰略賽道。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