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聲清脆汽笛聲響起,由中國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株洲所”)自主研發制造的氫能源智軌電車于當地時間9月6日下午正式亮相馬來西亞,在砂拉越州古晉市開啟為期3個月的試跑。據悉,該列車于7月14日從湖南株洲發車,8月21日在馬來西亞港口完成組裝和調試。
智軌是中車株洲所用7年時間自主研發的一種新型綠色軌道交通工具。作為融合軌道交通和地面交通優勢的新產品,智軌采用獨創的自主導向與軌道跟隨技術,具有基礎設施投資小、建設周期短、調度靈活、低碳環保、智慧便捷等特點,為城市交通出行提供了一種兼顧運能與成本優勢的創新型中低運量軌道交通系統解決方案。
2017年6月,中車智軌在湖南株洲首發,2019年在四川宜賓開通首條商業運營線,2020年被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正式命名為“電子導向膠輪系統”。
“智軌電車以膠輪取代鋼輪,無需鋪設有形軌道,大大降低了線路建設和改造成本,僅相當于有軌電車建設成本的五分之一。”參與研發的中車智行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肖磊介紹,智軌采用的“虛擬軌道循跡與跟隨控制”技術,真正實現了不同編組下無物理軌道的類軌道行駛。目前,虛擬軌道系統已在多個項目中成功應用。
“智軌電車的適應性極強,每節編組兩軸四輪,寬度只有2米多,在3米多寬的道路上就能跑,三編組列車最小轉彎半徑與傳統公交車輛相當,運行十分靈活,既能滿足大城市大運量軌道交通與小運量公交之間接駁的需要,又能擔任中小城市、旅游景區和特定功能區的公共交通‘主力’。”肖磊告訴記者,此次試跑馬來西亞的智軌車輛首次采用氫能源動力系統。
氫能源智軌電車在原有技術基礎上,通過對基于攝像頭、激光雷達與GPS組合的虛擬軌道感知能力進行提升,擁有更高“智慧”。同時,車輛創新采用70兆帕儲氫系統和大功率燃料電池系統,續航里程超過350公里。
“高效、安全、環保的城市軌道交通成為解決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問題的有效途徑。在利用新技術不斷催生軌道交通新裝備的今天,只有堅持創新引領,才能夠始終確保我國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的領軍地位,同時,市場的實際需求也不斷呼喚軌道交通裝備持續創新。”中車株洲所總工程師馮江華告訴記者,企業每年將銷售收入的8%用于研發創新。截至今年9月份,中車株洲所已累計申請專利1.1萬余件,主持和參與起草各類標準2976項,科研課題轉化產品比例達95%以上。
作為一家科技型先進制造企業,中車株洲所近年來依托算法、器件、材料三大根技術,圍繞技術和市場兩個核心,深耕交通與能源兩大賽道,逐步構建起從器件到部件(系統)再到整機的完整技術鏈和產業鏈,形成了軌道交通、新能源裝備、汽車與工業三大產業集群。
“我們將繼續堅持自主創新、開放創新和協同創新相結合,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提升創新能力、構筑創新體系,實現更好發展。”中車株洲所副總經理劉海濤說。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