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山東省煙臺市人民政府印發《煙臺市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2-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兑巹潯肪o扣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探索氫能納入區域能源體系及多種能源協調發展的策略,提出到2025年,氫能產業規模達到100億元;到2030年,氫能產業規模達到300億元以上,形成集氫氣制、儲、運、加、用于一體的氫能產業體系,對煙臺市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形成有力支撐。
受訪專家指出,《規劃》的出臺對煙臺市氫能產業發展將是重大利好,在政策加持下,煙臺市氫能產業將邁向發展新階段。
發展條件得天獨厚
《規劃》提出,充分發揮重點企業和重點區域示范帶頭作用,搶抓國家大力推動氫能創新示范應用的政策機遇,主動融入山東省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集中突破氫能核心關鍵技術和關鍵材料研發,積極探索氫能推廣和應用商業模式,集中布局統籌建設煙臺氫能高質量發展核心區。
煙臺市發改委指出,煙臺市是國家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也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山東半島中心城市、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重點建設港口城市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作為環渤海經濟圈和膠東經濟圈內的重要節點城市,煙臺市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經濟基礎、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宜人的氣候條件。近年來,煙臺市始終把氫能產業作為重要招商引資方向,持續關注產業投資動態,積極組織氫能招商推介會、參加氫能行業論壇。
山東省委常委、煙臺市委書記江成在2023碳達峰碳中和會議上表示,近年來,煙臺市搶抓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重大機遇,著力打造綠色低碳樣本城市,創造了山東第一的清潔能源裝機總量,發出山東第一度核電和第一度海上風電。
制氫企業北京質子動力發電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大偉認為,上述背景下,煙臺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保持快速增長勢頭,發展綠氫潛力巨大。同時,煙臺的氫應用場景比較多樣,比如煙臺當地傳統的一些石油化工企業,本身有新增的用氫需求;煙臺擁有龍口港、蓬萊東港、海陽港等國家一類開放口岸,為氫能交通應用提供了適合機會;海陽東方航天港的火箭發射也有用氫需求。
煙臺東德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葛增超指出,煙臺與韓國、日本等國家距離較近。例如,日本氫氣需求量非常大,每年都從澳大利亞進口大量氫氣替代化石能源需求。因此,未來煙臺實現規模化電解水制氫后,可以考慮氫氣的海外銷售和出口。
規劃目標較為理性
《規劃》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高質量的氫能與燃料電池關鍵材料、零部件及裝備研制特色產業集聚區,氫能產業規模達到100億元。到2030年,氫能產業規模達到300億元以上,形成集氫氣制、儲、運、加、用于一體的氫能產業體系,氫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占比明顯提升。
上海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促進中心主任張焰峰認為,《規劃》中的近期和遠期產業發展目標非常清晰?!盁熍_如果能充分利用現有的氫能發展基礎,逐步落實規劃布局目標,那么將可以進一步加快氫能規?;瘧?、降低產業成本,實現良性循環發展?!?/p>
煙臺市發改委數據表示,截至2023年6月,煙臺市氫能產業經濟體量達到20億元,擁有涉氫企業10余家。
呂大偉表示,《規劃》中的產值目標比較客觀?!皻淠墚a業鏈很長,對于煙臺而言,氫能全產業鏈的產業雛形正在搭建,當地的應用場景也能夠滿足全產業鏈的發展需求,充分利用當地的海上風電、核電資源制氫,應用在港口船舶、物流卡車等,將助推制、儲、運、加、用各個環節同步發展,形成良好的氫生態閉環,因此300億元的產值目標并不是一個夸大的數字?!?/p>
葛增超也認為,《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不難實現?!皣摇p碳’政策支持下,氫能產業擁有巨大的發展前景,《規劃》傳遞出煙臺當地政府的發展決心。同時煙臺當地的氫能相關企業已開始規劃布局,推進氫能業務,相信氫能產值未來將實現大幅增長?!?/p>
“產業鏈發展及大規模應用都要以基礎設施為前提條件?!备鹪龀赋?,《規劃》提出的2025年煙臺全市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達400輛以上、加氫站4座以上,以及綠氫在化工領域應用2萬噸/年以上的發展目標,正契合煙臺氫能市場與產業當下的發展需要。
致力于推動全產業鏈發展
因地制宜謀發展。煙臺依托各區資源優勢,對氫能項目示范場景和全產業鏈布局提出了更高要求。
《規劃》指出,以煙臺市城區為空間載體,包括萊山區、福山區、蓬萊區等5個行政區以及高新區、黃渤海新區和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3個功能區,立足城區建設、交通、商貿、教育等優勢,集中突破氫能核心關鍵技術和關鍵材料研發,積極探索氫能推廣和應用商業模式。如在海陽示范區打造綠氫生產制造應用基地,在萊州示范區建設綠氫能源化工產業園,在黃渤海新區打造氫能裝備制造基地等。
葛增超認為,煙臺此次發布的政策涉及范圍涵蓋了氫能產業鏈的方方面面。“《規劃》從氫能綜合利用的角度考慮,推動氫能全產業鏈的發展,對氫能制、儲、運、加、用各個環節都有較大的促進作用?!?/p>
以黃渤海新區為例,新區將氫能視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將依托現有產業基礎,聚焦打造制、儲、運、加、用為一體的自循環氫能生態體系,以低成本低碳制氫優勢,塑造氫能產業發展競爭力。
黃渤海新區經發科創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從產業規???,全區現有冰輪海卓氫能、東德實業、明炬新能源等氫能領域技術研發、應用產業化機構和企業近十家,下游用氫產業鏈條基本形成,同時,泰和新材擬投資建設的金屬鎂基固態儲氫項目,將補上氫能儲運的關鍵一環。“從科研平臺看,布局冰輪海卓氫能研究院、煙臺哈爾濱工程大學研究院等高端科研機構,可推動氫能全產業鏈一體化集聚發展,助力打造立足煙臺、輻射東北亞的氫能產業發展示范區?!?/p>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