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多位專家學者圍繞《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的深入落實、綠氫應用示范建設與綠氫平價路徑、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技術創新與國際合作等議題開展深入研討交流。其中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技術司副司長任中保講述了我國將重點從四大方面推動氫能產業發展,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邊廣琦介紹了我國氫能產業三方面的情況。
我國將重點從四大方面推動氫能產業發展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技術司副司長任中保在致辭中指出,下一步,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充分發揮氫能產業發展布局協調機制牽頭部門作用。重點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堅持創新引領,持續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始終將科技創新擺在氫能產業發展的首要位置,前瞻部署科技創新和產業化強項目,集中力量突破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關鍵核心技術,促進關鍵技術應用和迭代升級,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力軍作用。牽頭承擔重大項目,建設創新平臺,大力開展應用導向科技創新。
二是開展綜合示范,加快推動氫能降本增效。推動清潔低碳氫能規模化制備、運輸與應用,逐步解決東西部地區氫能需求與供給矛盾,推動清潔低碳氫能規模化應用,支持各地開展氫能供給消納相結合一體化應用示范,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降低終端用氫成本,提高氫能應用經濟效益。
三是完善政策制度,營造產業發展良好生態。在氫能全產業鏈條安全管理、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標準規范等方面不斷完善政策和規定,構建系統性政策體系,切實保障氫能安全,引導產業規范有序發展,積極支持民營企業根據氫能產業發展需要,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大科技創新成果孵化轉化。
四是深化開放合作,構建互利共贏發展格局。堅持開放創新,支持國內外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共同開展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國際標準制定等多元務實合作,積極支持國外企業赴華投資,在氫能產品供給與國際貿易、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加強對話合作,推動形成內外暢通、雙向促進的良好發展局面。
我國氫能產業三方面情況
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邊廣琦在致辭中介紹了我國氫能產業三方面的情況。
第一,我國氫能產業發展態勢總體良好,制、儲、輸、用各環節技術穩步提升。我國高度重視氫能技術與產業發展,截至目前,全國20多個省區市已發布氫能規劃和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超過300余份,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大區域氫能產業呈現集群化發展態勢。據相關單位統計,在氫能制備方面,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快速推進,清潔低碳氫能供給能力進一步提升,截至2023年9月底,中國已規劃和建設超過400個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120個在建建成項目總產能超過90萬噸/年。在氫能儲運方面,以20兆帕氣態高壓儲氫高壓管輸拖車運輸為主,液氫和管網相關試點開始推進。在氫能加注方面,累計建成加氫站數量世界第一,35兆帕智能快速加氫機和70兆帕加氫站技術逐步突破。在多元應用方面,以交通領域為突破口,其他領域快速發展,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已成為全球最大燃料電池商用車生產和應用市場。
第二,積極推進開展相關工作,推動氫能技術和產業穩勝有序發展。今年,國家能源局認真貫徹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通過加強頂層設計,推動關鍵技術裝備攻關,探索多場景高效利用,建立健全標準化體系等方面工作,積極推動氫能產業發展。
一是積極加強頂層設計。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23)》,并組織召開氫能產業發展布局協調工作會議,研究編制加快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文件。
二是持續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燃料電池、可再生能源制氫與氫能利用、氫儲運等領域開展國家能源研發創新平臺建設工作,推進氫能領域科技創新發展,組織完成第三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評定工作,其中包括1項氫能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成果,切實推動保障關鍵技術裝備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三是鼓勵探索多場景、高效利用新模式。會同財政部等部門繼續推動北京、上海、廣東、河北、河南牽頭的城市群,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并完成第一年度考核評價工作。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實施清潔低碳氫能創新應用工程,穩步推進烏蘭察布-燕山石化純氫管道試點示范項目。
四是推動建立健全氫能標準化體系。會同國家標準委等印發《氫能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充分發揮標準對氫能產業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印發《2023年度能源領域行業標準項目計劃》,其中包含制定14項氫能領域行業標準。
第三,準確認識把握氫能在我國能源體系中的定位和發展階段,努力推進氫能高質量發展。
一是準確把握氫能在能源革命中的戰略定位。氫能的高品質能源特性決定了氫能將在未來能源革命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需要我們從我國國情和能源綠色轉型的實際需要出發,堅持綠色低碳和經濟實用為方向,強化氫能與電能的互補融合,充分有效發揮氫能在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建設中的突出作用,穩步提升氫能在新型能源體系中的戰略定位。
二是清醒認識氫能產業當前所處的歷史階段。現階段,我國氫能產業仍然處于發展初期,由此,我們必須圍繞氫能全產業鏈全面提升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和原始創新能力,重視產業化和示范應用,鼓勵多元化商業模式創新,逐步降低用氫成本,完善有關技術標準以及檢測、認證和監管體系,努力構建健康的氫能產業創新發展生態。
三是積極開展氫能領域國際合作。新一輪科技革命、數字革命正在推動世界能源變革,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危機是全人類共同任務,只有在技術研發、示范項目和產業發展等方面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共同構建國際氫能創新鏈和產業鏈,才能讓氫能更好服務于人類文明和地球美好家園建設。
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與國家發改委一道積極會同有關方面做好服務與協調,全力以赴推動氫能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