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廣東省加快氫能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的通知,積極擴大產業規模,統籌產業布局,建設完備的氫氣“制、儲、輸、用”體系,規范氫能產業有序發展。
《意見》強調,加大高效率低成本電解水制氫、長距離大規模儲運、加氫站關鍵設備等裝備技術攻關力度。鼓勵加氫站內電解水制氫,落實蓄冷電價政策,推動利用用電谷段電解水制氫。支持發電企業利用低谷時段富余發電能力在廠區建設可中斷電力電解水制氫項目和富余蒸汽熱解制氫項目。鼓勵開展海上風電、光伏、生物質等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加強海水直接制氫、光解水制氫等技術研發,拓展綠氫供給渠道,降低制取成本。重點發展“高壓氣態儲氫+長管拖車”運輸模式,逐步提高高壓氣態儲運效率,降低儲運成本,提升高壓氣態儲運商業化水平。推動低溫液氫儲運產業化應用,探索固態、深冷高壓、氨氫、有機液體等儲運方式應用。到2027年,氫能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氫氣“制、儲、輸、用”全產業鏈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意見》指出,統籌用好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建設“氫能供應”獎勵資金,在城市群示范期內,對加氫站終端售價2023年底前低于35元/公斤、2024年底前低于30元/公斤的電解水制氫加氫一體化站,按照氫氣實際銷售量10元/公斤的標準獎勵給加氫站,每站補貼不超過500萬元,獎補總金額不超過國家獎補資金。加氫站終端售價2023年底前高于35元/公斤、2024年底前高于30元/公斤的,數據未接入國家及省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信息化平臺,各級財政均不得給予補貼。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谑械墓粨Q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