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氫3分鐘
續航700公里?
每公里行駛成本不到0.2元?
聽起來是不是很心動
在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區秦漢新城秦創原·渭河科創帶的維納氫能長慶加氫示范站,不時有氫能源重卡前來加注氫氣。
“除陜汽目前的氫能重卡調試外,我們自有的氫能重卡也有加氫需求。”維納氫能市場負責人介紹。據了解,維納氫能長慶加氫示范站是西安市首個加氫站,也是陜西省首條氫能重卡城際物流通道的重要加氫節點。維納氫能今年1月開始進行氫能重卡城際運輸運營測試,目前30多輛氫能重卡即將正式投放運營。
與煤、石油等自然資源不同,氫能作為一種新型能源,是通過氫和氧進行化學反應釋放出的化學能,不能直接開采,只能二次生成產生,具有高壓縮比、可大規模儲存、能量無衰減等特性。
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部署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重要舉措和各階段目標。《陜西省“十四五”氫能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產業鏈規模達1000億元。《西安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5年)(征求意見稿)》提出,要以西安“雙中心”建設為契機,聚力打造全國氫能科創之都,依托重點企業和科研院所,打造全國氫能高端裝備及燃料電池產業集聚高地。
在此背景下,維納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因勢而生。
維納氫能專注氫能產業運營與服務,致力于搭建氫能源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運力管理平臺,串聯起全產業鏈資源聚集和產業統籌。
作為陜西省氫能產業鏈鏈主企業,維納氫能正在全省開展多項氫能工作。其中,在供應端致力于為涉氫用氫企業提供集產、運、銷于一體的專業化氫氣供應服務,目前年供應能力1萬噸;在加氫站建設端,已建成西咸新區維納長慶加氫示范站,計劃未來3年還將投建30個加氫站;在數字化平臺建設端,自主研發氫能數字化管理平臺,覆蓋氫能貿易、氫能運輸、氫站管理、安全監管、碳追溯等核心數字化業務,目前已上線運行。
由維納氫能投資、建設及運營的長慶加氫示范站,位于秦漢新城朝陽四路與河堤路交叉口東北角長慶維納港區,是維納氫能構建“服務陜西、輻射西北”氫源供應網絡的重要站點。加氫站及配套停車場面積8667平方米,站房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設計日加注量1200公斤,可滿足30-50輛氫燃料重卡加氫需求。
“目前,加氫站還處于內部測試階段,主要針對陜汽氫能源重卡測試及維納自購車的能源供應,后續將根據市場需求逐步對外開放。”維納氫能市場負責人表示。
除加氫服務外,維納長慶加氫示范站還與秦創原氫能裝備企業聯合開展氫能裝備研發、測試工作,推進固態儲氫裝備充裝服務,為氫能自行車等基于固態儲氫的小型氫能裝備示范應用,以及燃料電池發電設備示范應用提供動能支撐,打造全省首個數字化加氫站,建設面向多場景的綜合能源示范站。
“未來,維納氫能將繼續深耕氫能產業,有效統籌產業各環節發展要素,不斷探索氫能在交通、工業、建筑等領域的應用。”該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秦漢新城大力支持培育氫能產業鏈和企業集群發展,規劃實施氫能應用示范場景和產業園區,加快新能源產業規模化發展,已聚集陜西斡豐流體、西安科為智通、中油氫能科技、陜氫(西安)氫能裝備制造產業基地等多個氫能相關企業項目,并與主導推進的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產業聯動發展,探索多產業融合發展路徑,產業鏈漸趨完善。
接下來
秦漢新城將大力引入
國內外優質氫能企業項目
打造全國氫能裝備及燃料電池產業
集聚高地和應用示范區
助推全省氫能產業延鏈、補鏈、強鏈
為加快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
助力陜西氫能產業騰飛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