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7年,氫能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兩年前,新鄉就已經開始布局氫能產業。6年來,新鄉是如何搶抓發展機遇的,氫能產業取得了怎樣的成效?11月21日,在中國(新鄉)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技術發展大會暨第三屆氫能產業發展論壇上,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找到了答案。
200多名專家學者齊聚新鄉 攜手擁抱“氫”時代
本次大會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新鄉市人民政府主辦,新鄉市科學技術協會、市工信局、新鄉高新區管委會承辦,是“會市合作”深度融合的重要動作。200多名氫能領域專家學者和行業精英齊聚一堂,圍繞氫能領域的研究進展、學術前沿和產業發展趨勢進行交流,共謀推動河南的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氫能發展要因地制宜,尋找穩定、可靠、便宜的氫。”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彭蘇萍認為,未來企業要不斷降低制氫成本、增加燃料電池使用壽命。“農業廢棄物、城市垃圾、有機廢水等都可以作為生物氫的原料。”俄羅斯工程院院士張全國表示,生物制氫具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減少環境污染等多重功效,生物制氫領域大有可為。
在眾多新能源種類中,氫能如何才能脫穎而出?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基因與大數據研究院院長劉興軍認為,要看到燃料電池可作為“發電機”的重要功能,關注軍事與應急等非電網覆蓋的應用場景。他還是河南中氫動力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該公司依托哈工大與新鄉高新區,其合金水解制氫技術解決了復雜環境下的供氫瓶頸。
聚焦全產業鏈發展 新鄉“氫”能大有可為
據新鄉市委書記李衛東介紹,該市搶抓“1+5”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發展機遇,把氫能產業作為實施換道領跑、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的重要載體,建成全省首個氫能產業園,成立了全國第1只氫能專項地市級基金。
新鄉市加快打造氫能產業高地。目前,擁有氫能科創平臺近10家,引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氫能與氫燃料電池骨干企業近20家,構建了以高新區為核心、以氫能裝備制造為重點的產業集群,形成了“制、儲、運、加、用”的全產業鏈聯動發展格局。
制氫方面,引進了劉興軍院士鋁基復合粉體制氫項目,培育了河南豫氫動力有限公司的PEM電解水制氫設備項目;心連心、中新化工等工業副產氫企業,每年供氫量可達20萬噸。
氫燃料電池方面,建成華中地區第1條智能化氫燃料電池電堆生產線;氫璞創能電堆出貨量位于行業前列,擎動科技自主研發的催化劑大大降低了電堆生產成本。值得關注的是,河南新飛專汽僅用一年時間完成了氫能專用車的研發、生產、測試、投放,并于2022年12月底完成70多臺氫能專用車的交付。
根據新鄉市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31年~2035年,該市將打造成為區域可再生氫儲能示范高地、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高地、氫基綠色工業示范高地,氫能裝備生產制造高效集聚,建成“中原氫谷”產業生態圈,全市氫能產業產值達到1500億元。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