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獲悉,目前,國內氫能檢測機構和氫能測試設備企業持續增多,我國氫能檢測體系正不斷完善,需進一步統一氫能裝備性能檢測和試驗方法,并進一步加強氫能測試設備技術的研發投入。
11月16日,國家綠氫裝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在石家莊成立。該中心專門從事綠氫裝備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和運營維護全過程關鍵參數計量測試等技術與設備研發,為氫能產業提供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計量測試服務。
隨著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快速發展,氫能裝備檢驗測試服務需求不斷增加。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氫能檢測機構和氫能測試設備企業持續增多,我國氫能檢測體系正不斷完善,與此同時,需進一步統一氫能裝備性能檢測和試驗方法,并進一步加強氫能測試設備技術的研發投入。
入局企業機構持續增多
根據新興產業研究和顧問公司勢銀測算,綜合考慮宏觀形勢、國家政策、地方規劃等多種因素,到2025年,我國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有望超過7萬輛,相關測試設備市場規模預計將超20億元。
市場向好背景下,近年來,國內燃料電池測試設備的生產企業及檢測中心不斷增多。總體來看,在國內測試設備市場中已經有銳格新能源、科威爾、氫導智能、群翌能源、大連景源等多家企業,能夠滿足大功率燃料電池產品及部分電解水制氫裝備的測試。
同時,已經建成的氫能檢測中心,如航天101所、北京低碳院、長城氫能檢測中心、天津機動車檢測中心、上海機動車檢驗中心、重慶中汽研氫能中心、中汽研襄陽達安機動車檢驗中心等,檢測內容基本實現對整個產業鏈的覆蓋。
“氫能產業鏈非常長,在儲運加環節,氫能裝備測試更關注的是非金屬材料、氫氣兼容性、整個壓力容器、儲運安全等;在制氫端主要涉及電解槽,用氫端主要涉及燃料電池,測試過程比較復雜,涉及到溫度、壓力、電化學,電力電子等非常專業的技術。”科威爾氫能事業部副總經理闞宏偉對記者表示,目前,國內主要測試設備企業主要布局燃料電池和電解槽測試領域。“2017年,科威爾開始進入燃料電池測試領域,我們看到綠氫產業巨大發展前景,并著手開始電解水制氫測試設備的布局。”
精細化與準確性得到加強
在政策、市場需求等多重因素推動下,國內燃料電池系統以及電解槽正向大功率快速迭代升級,這也對生產測試設備提出了新需求。
“通過布局氫能裝備測試業務,我們發現,近幾年燃料電池產品迭代速度非常快,一些核心關鍵材料其實已經可以實現國產化,燃料電池系統的性能指標狀態也和國外差異不大。”闞宏偉指出,對測試設備企業、機構來說,面對測試對象的不斷迭代,需要重新思考規劃產線和測試設備解決方案。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已經有不少測試設備企業針對大功率燃料電池及大功率高壓電解槽推出了新測試設備。以科威爾為例,闞宏偉介紹,為應對大功率燃料電池檢測需要,科威爾推出EIS大功率診斷設備、400kW電堆測試臺架等成套檢測設備,EIS大功率交流阻抗彌補了電化學工作站在百千瓦級別以上電堆和電解槽交流阻抗測試盲區,具有定頻模式和掃頻模式,可滿足當前大功率電堆高電流條件下的阻抗測試需求。
此外,相關氫能檢測機構也針對氫能產業各環節檢測現狀不斷填補檢測市場空白。今年9月,大連氫能檢測中心完成一期建設,啟用后將成為國內第一個能夠完全測試基于新國家標準GB/T42612《車用壓縮氫氣塑料內膽碳纖維全纏繞氣瓶》和GB/T42536-2023《車用高壓出氫氣瓶組合閥門》的全部產品范圍的機構。同時,該中心也是國內首個具備大于標準容積范圍的高容積氫氣瓶涉氫試驗能力的型式試驗機構。
仍需加大研發投入
不過,市場加速發展背后也有隱憂。記者了解到,由于氫能尚屬新興產業,氫能測試設備企業中很多為新注冊企業,產品構成單一、設備實際運行時間短、專業技術人才短缺。同時,進入測試賽道的企業中也有不少由鋰電測試、光伏測試等跨界到燃料電池電堆測試,高校、科研院所也會臨時搭建測試臺架。總體來看,國內長期專注于氫能測試設備的研發及生產企業數量不夠多。
TüV南德北亞區氫能業務負責人兼大中華區工業服務部總監SimonLemin建議,檢測認證機構應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加強技術創新,因地制宜;同時,加強與科研機構、企業的合作,并為企業和機構搭建國內外技術支持與經驗交流平臺。
此外,技術標準體系不完善、涉氫檢測標準不統一,也成為產業發展的阻礙。“對于燃料電池的檢測標準,目前已趨于完善,只是有些標準需要不斷更新迭代,比如,在低溫冷啟動方面,現有的推薦標準已經不太適合當前使用要求,需要盡快更新。”闞宏偉指出,在電解水制氫領域,公認的權威的標準仍然缺失,希望未來相關科研機構、檢測機構能夠聯合行業測試設備企業共同制定行業標準,推動產業進步。
群翌能源副總經理吳振利對記者表示,隨著行業迭代發展,檢測需求也不斷變化,企業應與第三方檢測中心合作努力推進標準建設。
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在燃料電池測試設備領域,國內大功率測試設備研發目前還有較多難點,如相對于小功率測試臺架,大功率燃料電池測試設備要應對更為復雜的氣路設計、對濕度以及響應時間有更高的要求,這些都需要相關企業投入更多的資源和資金進一步加速研發。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