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氫能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上,國家及地方政府陸續出臺多項相關政策文件。但氫能產業尚處于發展初期階段,需將行業卡點、堵點逐步解決,才能加速氫能在各領域的推廣應用,加速產業發展。”日前,全國政協委員、美錦能源董事長姚錦龍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全國兩會,他圍繞如何推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建議。
完善政策法規配套措施
姚錦龍建議,加強政策和產業統籌,推動氫能融入國家能源體系,在轉換增長動力方面先立后破,在逐步完善政策和產業體系基礎上,吸收國外和部分省(區、市)經驗,探索氫氣作為能源產品管理的機制和要求,試點突破對于分布式制氫、制加氫一體站、氫能叉車應用等氫能供應、應用項目的準入瓶頸;以國家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為氫能產業政策“1+N”的 “1”,在國家層面推動部門聯動和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建立,加快完善政策法規和配套措施。
“建議參考天然氣和汽、柴油的管理規定,針對氫氣的‘制—儲—運—加—用’各個環節,建立專門的氫能產業管理政策體系,完善相關安全標準和技術要求;持續推動能源、電力、化工、鋼鐵、船舶等領域氫氣制備和應用重點項目建設,逐步實現氫氣跨區域、規模化、分布式供應,構建面向未來的區域一體化、全國一盤棋的氫能供應網絡。”姚錦龍表示。
加快氫能基礎設施建設
姚錦龍建議,為加快氫能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推廣,建議國家層面明確加氫站的主管部門,制定全國統一的制氫項目、儲運設施、加氫站、制加氫一體站等設施的規劃、建設和審批辦法及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加快建設和提升商業化運營能力。
“我認為,為滿足氫能產業的快速發展需求,需適度超前在物流干線、高速公路和主要城市周邊布局制加氫設施,逐步構建起覆蓋全國的氫能基礎設施網絡,為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和使用提供配套設施。同時,鼓勵顛覆性和前沿技術的示范應用,以確保氫氣的低成本、高效率、大規模供應。這些措施均可促進氫能產業的高質量、高水平安全發展。”姚錦龍說。
加大氫能多元示范應用
姚錦龍同時建議,在目前五大氫燃料電池汽車城市群示范基礎上,結合跨城際、城鎮、城鄉、港口的物流配送、客運等典型應用場景需求,拓寬應用示范區域和場景范圍,加快推動“氫能高速”路線規劃,實施“氫能社會”綜合示范。此外,引導和鼓勵氫能在非道路車輛、電力、儲能、船舶等新領域的技術創新和應用,對氫能在發電、供熱等多領域示范應用、綠氫供應項目等給予專項資金支持,布局建設氫能綜合應用示范區,支撐源頭技術向終端應用轉化。
“建議不斷優化氫能產業生態鏈布局,持續打造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氫能產業集群;推動氫能全過程創新攻關、試點驗證和示范應用,帶動產業鏈技術成熟和降本增效,促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姚錦龍表示。
他還建議,充分利用降碳減碳國際共識,廣泛開展各國氫能產業交流合作,探索建立接軌國際的氫能標準體系,逐步形成利于融入國際供應鏈的氫貿易網絡,為各類經營主體開展氫能產品和衍生品交易健全規則制度,提供場所、設施及相關服務。
特別推薦:氫能與燃料電池展參觀報名http://chinaiut.mikecrm.com/JGxgLEl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