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首都標準化發展綱要2035》,推動落實202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重點任務,建設首都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批準發布41項地方標準,涉及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助力打好凈土保衛戰、深化健康北京建設、加快韌性城市建設等。其中首次制定30項,修訂11項。
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北京發布《加氫站運營管理規范》,圍繞加氫站基本要求、制度管理、人員管理、設備管理、氫氣品質管理、現場運行管理、風險管理、檔案管理與數據記錄等八個方面進行規范,明確加氫站投運前須完成安全評價報告、消防審驗、防雷檢測、特種設備等方面的安全驗收,取得相關資質證明后方可運行。標準發布實施后,將助力夯實氫能產業基礎設施,助力到2025年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量突破1萬輛,力爭建成并投運氫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74座的目標實現,服務北京綠色低碳產業發展。
助力打好凈土保衛戰
北京發布《工業園區土壤污染防治方案編制指南》,首次以工業園區為對象,重點關注企業“點源”及其疊加可能產生的土壤污染“面狀”效應,提出園區層面土壤污染防治的工作程序和技術要求;同時,充分考慮園區規模和功能要素與建設用地差異較大的實際情況,提出根據高、中、低不同監測單元的采樣監測方式;此外,遵循總體實施邊生產邊管控管理模式,提出源頭防控、風險管控和污染修復三類風險防控措施及建議,明確不同措施應用條件和規范要求,有利于防范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新增、加重或擴散,保障人體健康及敏感受體環境安全。 北京發布《重點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遙感監測技術規范》,明確了遙感解譯、現場調查和關注度級別評價三個關鍵程序的具體內容和工作方法,同時引入衛星和無人機等先進的遙感監測技術,使得大范圍、高精度、非接觸的監測信息獲取和應用更加普及,有利于提高監測工作效率和管理精準度,保障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
深化健康北京建設
北京發布《職業健康檢查質量控制規范純音聽閾測試》,對純音聽閾測試的基本要求、測試前準備、過程質量控制、測試結果記錄等要求進行規范。純音聽閾測試是早期發現噪聲所致聽力損失的重要手段,可及時提醒用人單位及勞動者采取相應措施,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標準的發布實施,將助力加強純音聽閾測試技術人員能力培養,提升首都職業健康檢查機構的技術服務能力和水平,對防治聽力損失及職業性噪聲聾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北京發布《人工冰場施工技術規程》,發揮“雙奧之城”獨特優勢,綜合國內已建人工冰場的施工經驗,以冰板內制冰排管安裝關鍵技術、超大平面抗凍融混凝土抗裂技術、超大平面混凝土高精平整度控制技術、CO2直冷制冰系統調試等方面為創新點,對冰池構造施工、制冰系統安裝、給水排水系統安裝、除濕系統安裝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技術要求,進一步加強施工管理,提升施工質量。
北京發布《雪道施工技術規程》,在國內首次對雪道工程進行詳細的分部分項工程劃分,對雪道工程包括雪基施工、造雪系統、雪道生態修復、綠色施工、質量驗收等方面進行規范,對雪道工程各個環節提出了具體的施工及驗收標準。標準的發布實施,將進一步促進持續普及冰雪運動,助力扎實做好后冬奧文章。
加快建設韌性城市
北京發布《城市社區地震安全韌性評估技術規范》,是全國首個面向城市社區地震安全韌性評估的技術標準,對城市社區地震安全韌性評估的基本要求、指標體系構建和評估方法等內容進行規范,構建了城市社區涵蓋空間、工程、管理和社會韌性的三級功能指標體系。其中,在工程韌性涉及的建筑、交通和生命線系統評估方面,要求充分考慮震后各系統功能水平下降幅度和系統恢復時間長短的影響,有針對性地提出韌性評估方法。標準發布實施后,將為開展城市社區地震安全韌性評估活動提供指導,助力本市韌性城市建設實現“單點評估”向“點面結合”的模式轉變。
北京發布《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系列標準,針對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突發事件,圍繞應急管理制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應急預案管理、應急處置、事后恢復、應急保障等內容進行規范。標準發布實施后,將助力抓實基層單位應急能力建設,增強自適應、快速恢復能力。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參觀報名??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展位預定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