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這是氫能首次作為前沿新興產業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氫位于元素周期表之首,是宇宙中分布最廣泛的物質,被視為重要能源載體,是戰略能源的發展方向。百余年前人類就開始嘗試利用氫能,我國也較早展開了氫燃料電池技術研究示范,并初步建立了氫能產業鏈。現階段專門提出“前沿新興氫能”概念有何意義?前沿新興氫能到底新在哪?
從能源性質看,氫能是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對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從資源稟賦看,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居世界首位,在清潔低碳氫能供給上具有巨大潛力。從產業發展看,氫能產業技術密集、覆蓋面廣、帶動效益強,一些主要發達國家和經濟體已將氫能視為能源轉型的重要戰略選擇。持續加大投入、加強布局,搶占氫能產業發展制高點,將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提升氫能產業核心競爭力,關鍵要從“四新”發力。
氫氣來源新。解決氫從哪里來的問題是氫能產業發展的基礎,不新增碳排放是發展氫能產業的前提。氫本身并不是新事物,在化工領域早有成熟應用,且規模龐大。但目前絕大多數氫氣是通過煤炭、天然氣等化石能源轉化而來的,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碳排放。從長遠發展看,可再生能源制備綠氫規模潛力更大,更加清潔且可持續,但目前我國綠氫占比僅為1%。綠氫替代的核心在于降低制備成本,要盡量在風光資源豐富的地區優先布局制氫項目,加快提高可再生能源制氫轉化效率和單臺裝置制氫規模,提升制氫設備對新能源的適應性,推進固體氧化物電解水制氫、光解水制氫、海水制氫、核能制氫等技術研發。
儲運方式新。我國西部地區風光資源豐富,適合建設大規模低成本制氫基地,但氫能需求更多集中于中東部地區,實現大規模高效儲運是綠氫普及的關鍵。我國現階段主要以高壓氣態長管拖車運輸為主,單車運載量約300公斤氫氣,經濟運輸半徑不超過500公里,導致儲運成本在氫氣終端售價中占比較高。氫能產業鏈與天然氣高度相似,未來大規模氫能流轉可采取“液氫罐車+管道長輸”模式。液氫相較于普通氣態氫所需的體積更小,能夠大幅降低儲存場所和運輸成本,要積極推動低溫液氫儲運規模化發展;同時,探索固態、有機液體等儲運方式應用,開展摻氫天然氣管道、純氫管道等試點示范。
應用模式新。沒有主力應用場景,就很難形成產業規模,經濟性和商業化也無從談起。從目前各地規劃和實際發展來看,氫能應用高度集中于氫燃料電池汽車,過于單一。燃料電池汽車推廣進度較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業發展信心。實際上,氫能應用市場潛力巨大,在能源、交通、工業、建筑等領域都有著廣闊發展前景。要重點推進氫燃料電池中重型車輛應用,探索氫燃料電池在船舶、航空等領域示范應用;發揮氫能長周期、大容量儲能優勢,探索培育“風光水電+氫儲能”一體化應用新模式;探索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在合成氨、甲醇、煉化等行業的示范,營造形式多樣的氫能消費生態。
技術裝備新。一個產業如果不能掌握核心技術裝備,規模化發展后就容易受制于人。目前,我國氫能產業處于發展初期,相較于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產業創新能力不強、技術裝備水平不高、部分關鍵核心零部件和基礎材料依賴進口等問題。必須圍繞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重大需求,聚焦短板弱項,持續加強基礎研究、關鍵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創新,適度超前部署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項目,重點突破大規模氫液化、先進燃料電池、新型高效電解槽技術,加快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等材料創新。只有不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并在市場應用中迭代升級,才能保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今年以來,圍繞氫能的政策支持信息不斷,多地積極推動氫能產業發展,重大項目紛紛落地,政策力度也有重大突破,氫能產業的含“新”量有望不斷提升。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參觀報名??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展位預定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