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天和為萊索托王國高地引水隧道工程研制的兩臺直徑5380毫米雙護盾TBM——“大禹雪盾號”和“大禹長鋒號”、為菲律賓凱薩卡輸水隧洞工程研制的一臺直徑3860毫米雙護盾TBM“啟航號”于近日陸續發運出海,自主研制的高端工程裝備加快“走出去”步伐。
上述高地引水隧道工程作為萊索托王國和南非共和國之間最大雙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全長約34.40千米。建成后,不僅可以解決南非共和國的用水緊張問題,還將帶動萊索托王國水利建設和電力事業的快速發展,推動萊索托王國實現電力的自給自足。
中交天和自主研制并用于該隧道工程建設的兩臺TBM采用重載硬巖刀盤、主機區配置兩部常態化超前鉆機、盾體反扭裝置、反坡排水系統等適應性設計,確保在掘進時具備超前快速處理不良地質能力。兩臺TBM按計劃自隧道兩端逆坡、順坡分別掘進,并在隧道中部“會師”貫通。
而凱薩卡供水隧道工程則位于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東部地區安蒂波洛市,全長約6.10千米。建成后,將顯著改善馬尼拉及周邊地區供用水問題,惠及當地民眾約1500萬人,是一項服務民生、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
中交天和自主研制TBM“啟航號”,總長度約198米,需面臨長距離硬巖地層、軟硬不均地層、斷層破碎帶、突泥涌水掘進等諸多困難。
為此,中交天和對“啟航號”開展諸多適應性設計,配備可擴挖式刀盤、雙液注漿系統、大扭矩高功率刀盤驅動、長壽命刀盤、硬巖高性能刀盤刀具、預處理及超前注漿加固裝置和超前探測等先進系統,確保掘進作業安全、環保和高效。
中交天和副總經理、執行總工程師楊輝介紹,盾構機由超十萬個零部件組成,各種線纜總長度超過十萬延米,結構非常復雜,技術難度極大。中交天和按照不同隧道掘進環境的土層、埋深、沉降等實際情況,量身定制相適應的盾構機,安裝超長距離不換刀、管片自動化拼裝、智慧化遠程安全監控、綠色環保管路延長、泥水分層逆洗循環、國產常壓換刀、刀盤伸縮擺動等世界先進技術,提供優秀的技術服務團隊,不但工程成本大幅降低,節省了大量建設資金,也大大提高了盾構機掘進作業的適應性、經濟性與安全性。
截至目前,中交天和研制的已有數十臺盾構機走出國門,遠銷日本、新加坡、孟加拉、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萊索托王國等國家和地區,持續為“一帶一路”建設和世界互聯互通提供優質的高端工程裝備研制與全產業鏈服務。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