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通客車(21.220, 0.68, 3.31%)已馳騁60余載。
“從品牌創立的那一刻起,我們創新的腳步就從未停止。”宇通客車董事會秘書于莉邊說邊帶上海證券報記者走進宇通客車試車場,只見兩輛客車正在進行交付前的例行“大考”,只有通過高環、高速、涉水、爬坡、ESP(汽車電子穩定控制系統)、綜合路六大項測試后,這兩輛客車才能順利“畢業”出廠。
在剛剛閉幕的巴黎奧運會上,140輛宇通客車穿梭在法國街頭,讓世界再次感受到“中國制造”的動能。而在宇通客車的生產車間,一排車廂上印有英國一家主要公交公司標志的純電動客車正在進行最后組裝,生產線上還停有為非洲和南美洲的許多國家定制的客車。
從鄭州客車修配廠到如今全球規模領先的客車企業和新能源商用車企業,宇通客車用60年時間實現了從產品輸出向技術輸出和標準輸出的跨越,一路從“國內第一”走向“全球龍頭”。近日,上海證券報與上海證券交易所聯合開展“我是股東·價值10年”系列調研活動,走進宇通客車探尋中國制造高質量出海的底氣和實力。
“要把試驗場當市場”
宇通客車,這個名字對公眾來說并不陌生:1963年,宇通客車的前身鄭州汽車修配廠成立;1997年,作為客車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宇通客車正式亮相資本市場;1998年,依靠上市融資建成了占地1700畝、當時亞洲規模最大的新客車生產基地,宇通客車當年產銷量便提升至4700輛,迅速成長為國內客車行業領軍品牌;2003年,宇通客車的產銷量躍居國內第一;2011年,公司產銷量躍居世界第一。
從一家地方小廠何以發展成世界第一?走進宇通客車的試車場,可一窺其中的奧秘。
在宇通客車試車場上,一輛即將投入市場的電動客車正在45度的彎道上快速行駛,而另一輛客車則正在30度的陡坡上攀爬,輪番上演“速度與激情”。遠處的墻壁上,“不把市場當試驗場,要把試驗場當市場”的標語格外醒目。
“現在行駛的紅色客車進入的是高環測試道,此時它的車速保持在70公里/小時到100公里/小時之間,傾斜度達到了40.3度,這一項國家的傾斜標準是37度,而我們實際驗證是遠超于國家的傾斜標準。”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對于宇通生產的一輛輛客車來說,在出廠交付前都會迎來一次“大考”,即在試車場上進行30公里的六大項測試,以此來驗證整車的轉向穩定性、高速穩定性、爬坡動力性能等。
正是嚴謹的安全觀和始于生產線上的嚴苛要求,宇通客車穩扎穩打,牢牢把握每一次機遇。
擦亮中國制造“金名片”
走進宇通品牌體驗中心,一排排電子顯示屏,展示了宇通客車從一家客車廠發展成為全球領先客車制造巨頭的歷程:早在2002年,宇通客車就實現了第一輛客車出口;2006年,公司成為國家整車出口基地并拿到進出口免檢證書。
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國客車出口總量為27551輛,同比增長39.36%。宇通客車以6500輛的出口量穩居行業第一,同比增長58.27%,再次刷新中國客車企業出海的市場紀錄。截至今年上半年,宇通客車累計出口客車超10萬輛,產品批量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即便是在環保準入嚴苛的歐洲,宇通客車也成為優先采購品牌之一。在法國,宇通客車累計銷量已超過740輛,占中國客車出口份額的68%;在英國,宇通累計銷量超過1000輛;在丹麥、希臘,宇通客車成為當地首批采購的純電動客車品牌……
于莉告訴記者,利用技術和產業鏈優勢,公司已在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亞、馬來西亞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通過KD組裝方式進行本土化合作,實現由“產品輸出”走向“技術輸出和品牌授權”的業務模式升級,這一業務模式相比直接海外建廠成本壓力更小。
于莉表示,隨著各國環保意識的提升,節能減排政策和綠色基金計劃的不斷出臺,預計未來幾年,歐洲、拉美、東南亞、中東、中亞等市場對新能源客車需求將保持快速增長。
持續投入研發創新
宇通客車早已布局自動駕駛多年。進入宇通新能源客車廠區,無人駕駛巴士“小宇2.0”吸引了眾多投資者關注。從外觀上看,“小宇2.0”仿佛星際座艙:超大舷窗、玻璃周身、多面形組合,以及在車身四周的傳感器等等,都給人以一種未來科技感。
“‘小宇2.0’是L4級自動駕駛微公交,車內并沒有提供駕駛座椅,完全依靠車輛搭載的攝像頭/傳感器以及5G網絡來實現自動駕駛。”宇通客車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無人駕駛巴士“小宇2.0”已在全球六個國家進行示范應用,也是全球唯一獲得中、美、新加坡三國自動駕駛測試牌照的微循環巴士,目前公司自動駕駛客車產品安全運營逾5年,自動駕駛客車已累計運營超過1300萬公里。
除了自動駕駛,宇通客車近年來在新能源車領域創新成果頻現。2023年,宇通客車發布新一代三電系統,率先在行業內突破了“三電”核心技術壁壘。為緩解新能源車“車電不同壽”難題,宇通客車還在行業率先推出10年100萬公里、15年150萬公里質保長壽命電池。目前,搭載10年100萬公里長壽命電池的宇通客車已率先批量投入市場,累計交付超過500輛。
近年來,公司每年研發費用保持在營業收入的5%以上,在同行業中居于較高水平。目前公司已建立了國家電動客車電控與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認可實驗室、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客車安全控制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等多個研發創新平臺,參與建立了數百項國家和行業標準,擁有國內外有效專利及軟件著作權2407件。
于莉表示,多年來,公司始終把對投資者的回報放在首位,保持了較好的現金分紅習慣。從1997年上市以來27年間,公司累計實現了293億元的凈利潤,累計派現25次,共派現227億元,分紅比例超過77%。未來在沒有大額資本開支、現金流充沛的情況下,公司仍然會堅持穩定、可持續的利潤分配政策,維持良好的現金分紅習慣。
特別推薦:上海國際客車展參觀報名? ? ??上海國際客車展展位預定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