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多、坡多、坎坎多,是人們對重慶這座城市最直觀的印象。獨特的地形地貌,使城市內許多背街小巷彎多坡陡、道路狹窄,成為城市公交難以觸及的“毛細血管”。
2022年7月6日,央視新聞直播節目走進重慶,報道了該市如何打通公共交通出行“最后500米”難題。節目中,搭載東風德納EP-Axle6電驅橋的中車電動V5客車,化身為重慶“小巷公交”,在“彎彎繞繞、坡坡坎坎”眾多的“山城”街巷來回穿梭,成為一道靚麗的城市流動風景線。
“小巷公交”獲“山城”市民一致點贊
據統計,在山城重慶,山地占到城市總面積的75.33%,可謂是“山在城中,城在山中”,被人們戲稱為“8D魔幻地形”。而V5客車的到來,讓市民在彎多路陡的小巷里面也能坐上公交車,彌補了常規公交車型無法通達狹窄、坡陡、彎急道路的短板。
央視記者評價:“小巷公交”的運行極大便利了市民和游客的出行,對于長期生活在重慶的市民尤其是老年人來說,在家門口就能乘坐公交,省去了每天“爬坡過坎”的煩惱,出行變得更加方便;對于游客來說,乘坐小型公交車打卡“坡坡坎坎”,也是一種別樣的“山城”體驗。
重慶交通開投公交集團西部公交調度員謝春婷介紹,裝配東風德納EP-Axle6電驅橋的微循環公交非常適合在“山城”運營。5.33米的車身只有普通公交車身長度的一半,小巧的體型更有利于穿行于“山城”的背街小巷。該車雖然車身小巧,卻擁有大容量,在方便穿梭的同時兼顧乘客的乘坐體驗,低地板設計、坡道輔助、油門防誤踩和全息倒車影像等功能一應俱全,讓車輛更加安全、舒適、便捷。
在央視新聞直播間,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乘客,大家紛紛為“小巷公交”點贊。市民王大爺說:“以前去大禮堂,要么爬坡上坎步行前往,要么走一段路到學田灣轉公交。小巷公交開通后,在家門口就可以坐車,打心眼兒里覺得貼心。”
眾多網友點贊“小巷公交”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現場體驗V5的乘客很多,央視新聞直播間里也是非常熱鬧,來自全國各地的網友都紛紛為“公交上的生活圈”城市流動風景線豎起了大拇指。
東風德納EP-Axle6電驅橋——微循環巴士的“最佳拍檔”
據謝春婷介紹,滿電的V5客車可實現一整天的運營,同時在陡峭路段行駛時,車輛的動力性和平穩性也令人滿意。
車輛之所以有這么好的表現,除了中車電動自有的T科技等技術加持外,和東風德納EP-Axle6電驅橋良好的性能也是分不開的。
EP6電驅橋—順心最后一公里
眾所周知,車橋對客車的動力性、穩定性、承載能力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影響。東風德納EP-Axle6電驅橋集“電機、傳動軸、驅動橋”為一體,系統高度集成,電機轉速高,外形尺寸小,功率密度大,成為社區出行、地鐵接駁、景區交通等微循環巴士的“最佳拍檔”。
在對車橋性能更具考驗的“山城”,重慶公交3209路小巷公交駕駛員評價說,搭載東風德納EP-Axle6電驅橋的車輛,在傳動效率、系統減重、運營成本等多方面都能滿足“山城”運營需要。數據顯示,EP-Axle6系統綜合效率高于傳統直驅3%,系統減重150Kg以上,100%反托力矩,有效降低耗電量,顯著提升了車輛續航里程。
裝配東風德納EP-Axle6電驅橋的微循環客車批量交付云南鳳凰古城
從投入市場至今,EP-Axle6電驅橋整體應用情況良好,據了解,目前已配套中車電動、中通客車、蘇州金龍、廈門金龍等國內一線品牌客車,廣泛應用于全國公交及旅游市場,得到客戶的一致信賴。
作為微循環客車車橋應用新標桿,東風德納EP-Axle6電驅橋正全面助力微循環客車高質量發展。未來,東風德納車橋將以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為客戶提供更完美的城市公交解決方案,共同打造綠色、安全、智能的“美好出行”生態。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