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晚間,宇通客車發布2022年度半年報,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宇通客車實現營業收入82.6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5.78%;歸母凈利潤-6526萬元。據其產銷數據快報顯示,1-6月,宇通客車累計生產客車11402輛,銷售客車11567輛,截至2022年6月底,大中型客車的產銷量穩居行業第一,繼續保持行業龍頭地位。
上半年,客車行業繼續承壓,宇通客車交出的這張成績單雖算不上完美,但在這樣的市場境況之下,已實屬不易,其中的破局思路更值得行業借鑒和思考。
持續投入研發提升核心競爭力,龍頭地位穩固
客車行業屬于弱周期行業,行業總量取決于居民出行總量和出行結構,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國家及地方政策的影響。上半年反復出現的疫情,導致各地人員流動受限以及城市公交客運量、中短途客運量、旅游客運量大幅下降,部分國內、國際大型賽事也因此紛紛延期。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數據顯示,國內大中型客車需求總量同比下降34.5%。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宇通客車依然保持十足的韌性。上半年,行業共銷售7米以上客車29702輛,同比下滑25.43%,而宇通客車市場份額為30.54%,繼續保持行業龍頭地位;上半年,行業累計銷售7米以上新能源客車17292輛,同比增長3.21%,顯出穩中向好的趨勢,宇通客車市場份額為20.51%,同樣居行業第一位。此外,宇通新能源客車銷量比位居第二位的企業多出將近2000輛,也是上半年唯一一家實現累計銷售新能源客車超過3000輛的企業。
保持核心競爭力,在行業中穩固龍頭地位,離不開宇通多年來在研發方面的持續投入。報告顯示,上半年,其研發支出7.43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9.00%,重點投向自動駕駛、智能網聯、燃料電池和高端產品領域等領域。這一數據在2021年、2020年和2019年分別為15.61億元、15.52億元和17.74億元,營收占比分別為6.72%、7.15%和5.82%,在行業一直居于較高水平。
2022年上半年,宇通投資10億元的行業首個工程技術中心建成,該中心具備電機電控、動力電池、燃料電池、結構安全、動力節能、電磁兼容、振動噪聲等各專業試驗能力,宇通還主持或參與64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攻關項目。
緊抓新能源機遇,加速向“制造服務型+解決方案”轉型
當下,國內客車市場趨向飽和,車企紛紛向海外尋求增長,隨著競爭加劇,全球客車行業已經從單一技術、單一產品的較量進入體系化、平臺化、產業鏈綜合優勢較量。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進行價值聚合,為用戶在各個方面更好地提供服務?
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依然處于加速期,而宇通客車已經牢牢掌握純電、混動、氫燃料電池三大新能源技術,新能源客車銷量全球領先,已累計銷售超過16萬輛新能源客車,產品性能表現得到西歐、北歐國家認可。
不滿足于產品提升,宇通還積極邁出轉型步伐,從“制造型+銷售產品”企業向“制造服務型+解決方案”進行轉型,針對多元化多場景,發布智慧出行、氫燃料、公交都市、全域公交、重大賽事整體解決方案,帶動道路運輸行業向縱深解決方案的轉型。
2022年5月10日,宇通客車發布了基于客車全生命周期價值升級的“超基因價值鏈”,從對客戶需求的洞察開始,根據用戶需求特點進行“超前研發”,可針對不同的環境、區域、路段,采集路譜,路況分析,提供不同的車輛及服務方案。以保障可以達到更高效益的運營,實現全生命周期價值,提升運營管理水平,讓群眾獲得更加舒適的體驗。
開創獨特的“宇通出口模式”,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
以轉型為基礎,宇通客車“走出去”的步伐也不斷加快,獨創中國制造出口的“宇通模式”,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由產品輸出走向技術輸出的典范。在哈薩克斯坦多年來的運營,更是為客車企業出口并向“制造服務型+解決方案”轉型,提供了一個完整的模型,為中國客車探索多樣化出口模式,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如今宇通進入哈薩克斯坦市場已經超過十五年,在當地的大中型客車保有量達3388輛,在同期中國對哈出口大中型客車中占比超80%,是當地大中型客車市場保有量最多的中國客車品牌。服務方面,宇通在哈薩克斯坦采取了“直服”模式,及時委派人員直接負責車輛的服務。不僅如此,宇通還加速技術輸出,深入本土化發展,在當地建設的QazTehna工廠于2021年正式投產。
通過在哈薩克斯坦本地化運作,宇通在當地輸出了中國客車技術、供應鏈服務能力、商業模式和標準,將帶動更多中國商品、中國品牌、中國企業“走出去”,為中國制造的海外品牌建設提供有力推動。
截至2022年6月底,宇通客車累計出口各類客車超過83000輛,覆蓋美洲、非洲、亞太、獨聯體、中東、歐洲六大區域,并在埃及、馬來西亞、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通過KD組裝方式進行本土化合作,實現由產品輸出走向“技術輸出和品牌授權”的創新業務模式。其所形成的特色“宇通出口模式”不僅提升了宇通海外的品牌形象,使宇通品牌在海外扎根的同時,還提升了當地的客車技術生產能力,真正實現了與當地的互利雙贏。
客車行業未來預計走向如何?行業專家表示,國內方面因疫情原因,整個客車行業上半年產品的采購需求和節奏受到了影響,再加上隨著國內新能源透支效應消化,被抑制的需求將持續釋放,行業有望迎來拐點。
而出口方面,根據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數據顯示,行業大中型客車出口量同比增長20.7%。下半年,預計將延續上半年增長態勢,歐洲、拉美、東南亞等地區受環境保護政策的驅動,新能源公交需求存在增長機會。
專家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雖然面臨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但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發展依然具有較強韌性,隨著國家刺激消費的政策不斷出臺以及新能源汽車穩步發展,客車市場有望呈現逐漸復蘇的現象,并在新能源客車領域有所突破。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