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構機,是修建隧道必要的重量級神器。
在2004年以前,中國人想要使用這個工具,還得向老外購買,最好的情況也只是成立合資公司,技術還是在別人手里。
2006年,為建設上海地鐵,我國第一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盾構機下線工作,當時生產這臺盾構機的廠家是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隨后幾年,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之下,幾大基建工程公司紛紛參與到盾構機的研發生產中來,其中最典型的有上海隧道、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
今天,中國人自己生產的盾構機占國內份額超過90%,占全球70%以上的份額,其中中國中鐵旗下的中鐵工業連續十年銷量全國第一,連續五年銷量全球第一。
中鐵工業這家央企,是中國中鐵在2017年,將旗下建筑工程機械,進行資源整合的結晶。如今的中鐵工業不僅是最牛的盾構機廠家,還是全球最大的道岔制造商,全國最大軌道系統器材供應商。
2008年,中鐵工業的第一臺自主研發的復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中鐵1號”正式下線。次年,在天津地鐵3號線首發使用。而研發這臺盾構機花了6年時間。
2012年,中鐵工業的盾構機首次出海,從馬來西亞到新加坡,僅用了兩年時間。要知道新加坡一向是東南亞地區質量標準較高的國家,他們可曾想到,曾經依賴進口的中國人,短短幾年時間就將這個龐然大物由進口轉成了出口。
2017年,中國中鐵將旗下建筑工程裝備業務全部打包至中鐵工業旗下,中鐵工業正式開啟了在中國資本市場的新征程。當年,公司的全部營收158億。
2019年,中鐵工業的盾構首次出口非洲,編號為中鐵665。光看編號上的數字,從2008年到2019,中鐵工業的新研發盾構機就達到665臺,還有些是回購再制造的產品。
2021年,中鐵工業的再制造盾構首次出口歐洲,被應用于意大利福爾泰扎鐵路隧道項目。想當初,1997年,中國向德國買了兩臺盾構機,花費7億。時隔24年,中國不僅實現了盾構機的自產自銷,還能出口至歐洲,占領全球市場份額的榜首。
截止2021年底,中鐵工業的盾構機專利數量已超過一千項,位居全球盾構機榜首。
2022年上半年,中鐵工業實現隧道施工裝備領域營收39.9億。主營業務總收入137億,已經接近2017年全年。
中鐵工業憑借不斷的科技創新和在盾構機領域“專而精”的精神,讓中國的建筑工人,在挖隧道的時候,比從前更加簡單!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