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對于商用車市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行業存量博弈,法規劇變,同時產品分場景逐步從傳統內燃機向諸多技術并存的綠色低碳化發展,商用車全面進入新能源時代。福田汽車胸懷大局大勢,不但穩中有進,進一步鞏固了行業第一的地位,更是大力布局新能源賽道,推動“傳統能源”與“新能源” 齊頭并進,破局成功。福田汽車作為商用車新能源賽道的模范代表,攜新能源之大勢勇擔重任,憑借全面發力的產品譜系,成為了腳踏實地的扛旗者。
科技智領 破界領跑新能源
在國家“雙碳”戰略背景下,積極踐行“雙碳”目標戰略的福田汽車以“共建新生態,擁抱新能源”為主題,與產業鏈合作伙伴一道相約“科技云端”,共同構建產業發展新生態,開啟新能源發展新時代。福田汽車2023產品發布會發布的價值型輕卡和經濟型輕卡,進一步完善了全系列新能源產品開發,全面滿足市場多領域、多場景運輸需求。
壯闊征程看開局,中流擊水看起勢。作為最早開展新能源汽車研究的商用車企業,十九年來,福田汽車在新能源領域創造數個業內“第一”,即2006年國內第一款燃料電池客車公告、2015年國內第一款燃料電池貨車公告(8t)、率先研發全球第一輛49噸液氫重卡、全球第一輛240kW燃料電池重卡;并且成功實現了國內首批示范運營-參與北京夏季奧運會示范運營,2012年新一代燃料電池城市客車首次服務于北京公交集團、全球首個批量化訂單100輛燃料電池客車,2022年冬殘奧會實現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商業化運營(515輛客車),全國首批100輛智藍氫燃料冷藏車交付用戶等多個批量化運營項目。
面對技術革新和新業態布局,福田汽車新能源技術路線堅持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三線”并舉。持續聚焦“智能控制、動力能源、驅動效率、車輛安全”,賦能產品競爭力。2022年,福田汽車已經基本完成新能源產品的布局,補齊了微卡、中小VAN產品線,2023年還將進一步豐富細分市場的產品布局,進入了發展的加速期。
市場全域創新升級 科技賦能重塑用戶價值
以科技創新為基礎,結合產業鏈多元布局,福田汽車結合車輛網200多萬輛車的運營數據和新能源的產品技術特點,圍繞人、車、貨、場進行分析,布局新能源技術路線。
在中短途、輕微型等場景的產品布局上,福田汽車基于全新的輕型電動化底盤架構,開發了價值型輕卡,覆蓋歐馬可和奧鈴品牌,采用自主電驅橋、配備了100.5kwh和86.5kwh單包電池,綜合熱管理技術及能耗集成技術的應用,實現節能20%以上;基于同樣電動化架構的經濟型輕卡,配備60度電左右和70度電左右,作為后補貼時代的重要產品補充,產品品牌覆蓋歐馬可、奧鈴、時代三個品牌。
在氫能和燃料電池方面,福田汽車是行業內進行產品研發最早、技術積累最深、示范運營里程最長的商用車企業。依托十幾年的技術積累,福田氫燃料產品在整車能耗、續駛里程、可靠性等方面處于行業領先水平。開發了包含客車、重卡、中卡、輕卡等全系列產品,覆蓋城市公交、城郊客車、物流、冷鏈、環衛、自卸、牽引等多個應用場景。在今年剛召開的世界新能源大會上,福田汽車推出了全球首款匹配240kw燃料電池的49T氫燃料重卡,續駛里程達到1000km以上,百公里氫耗僅12-13kg,可實現-35℃低溫啟動,0-3000m工作海拔,耐久30000小時。多項創新技術全國首次開發應用,引領行業發展。2022年京津冀及上海城市群,共推廣超過600輛氫燃料卡車,推廣規模全國第一。
此外,混合動力技術作為提高單車燃油經濟性的重要技術之一,具有節能減排、高動能性以及運營成本低等優勢,也將成為減少中重型商用車尤其是中長途重卡碳排放的重要技術路線。福田汽車提前布局,推出了系列中重卡產品,通過全場景全氣候標定,以及多模塊控制,產品可以實現850km-2200km續航里程,滿足城市配送及中長途運輸的需求。
“競質”新賽道 開啟未來新能源發展新格局
福田汽車在2022年第二次新能源大會上將新能源汽車作為未來戰略發展重心,并將“中國新能源商用車銷量第一”定為企業發展的新目標。帶動福田全體系加速向新能源方向轉型。
十九年革故鼎新,福田汽車已經積攢了強勁的發展勢能,正以磅礴之勢沖開行業壁壘,面對未來,福田汽車業務副總裁秦志東在會上透露:“下一代產品,我們規劃了新能源全新平臺產品,包括重型、輕型和微型,主打平臺化、簡約化、智能化、可進化、生態化的產品特點。預計2024年-2025年陸續到位。”
馳而不息,勢之所趨,這是福田汽車作為全球首個突破千萬輛的商用車企業,對行業發展前景的深思布局、對“雙碳”背景下轉變發展模式的初心篤定,不論從匹配車型、應用場景,還是技術路線來說,福田汽車都給市場和用戶提供了足夠的選擇;伴隨著全國能源結構向“綠色”的轉型,相信在“雙碳”目標達成之時,我們將看到福田汽車用真正環保的“新”動力揚起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之帆。讓我們一起“共建新生態,擁抱新能源”,邁向下一個千萬輛!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