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宇通客車(600066)發布2022年度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宇通在國內外市場依舊保持著顯著優勢,通過科技創新、經營策略調整主動求變,以應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在行業整體承壓的情況下,取得了穩健的高質量發展成果。
年報顯示,宇通2022年營業收入218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59億元,同比增長23.68%。宇通客車2022年度分紅計劃也同步出爐,擬以公司總股本為基數,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10元(含稅),預計將派發現金紅利約22.14億元(含稅)。
凈利7.59億元,同比增長23.7%,擬10派10分紅
過往三年,疫情反復、需求萎縮等因素讓多個行業持續承壓,在客車這一弱周期行業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市場承壓之下,宇通客車全年累計實現客車銷售30198輛,大中型客車的產銷量依然穩居行業第一,繼續保持行業龍頭地位。
年報顯示,宇通實現了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59億元,同比增長23.7%,凈利潤同比增長的主要原因為宇通客車通過經營策略的調整和優化,從追求數量向重視質量轉型,通過“電動化、智能網聯化、高端化、國際化”四大戰略深耕細作;同時,海外銷量增加給公司業績帶來積極貢獻。
此外,宇通客車還積極響應監管層多舉措引導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的號召,履行上市公司責任,保護股東權益。根據分紅預案,宇通客車擬以公司總股本為基數,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10元(含稅),合計擬派發現金紅利約22.14億元(含稅)。
16.94億元持續加碼研發,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
隨著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客車市場回歸理性,未來市場競爭將更加依靠產品、服務及品牌等綜合實力,也更考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報告顯示,2022年宇通客車研發支出16.94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7.77%,分別投向了智能網聯及自動駕駛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多場景燃料電池技術及“三電”技術研究與開發;T7高端商務車產品升級;全新機場擺渡車及U系列高端公交等產品開發。
事實上,宇通一直不吝于在研發方面的投入,2021年和2020年這一數據分別為15.61億元和15.52億元,占營收比例分別為6.72%和7.15%,在行業內一直處于較高水平。
受益于多年來研發方面的投入,宇通已形成了相應的領先技術和產品優勢。近年來,先后斬獲河南省省長質量獎、2020中國設計紅星獎、2021年紅點獎、2022年工信部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項目企業等殊榮,取得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河南省知識產權領軍企業、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知識產權優秀企業等一系列榮譽,2022年,專利公開數量累計已達4208件,授權專利新增174件,授權發明專利新增109件,軟件著作權新增8件。
在新能源技術方面,宇通以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客車研發和產業化為主線,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的開發理念,以行業共性關鍵技術“電驅動、電控、電池”的自主攻關為切入點,歷經十余年技術攻關,在自動駕駛技術、車聯網及智能網聯云平臺技術、多場景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等方面取得多個重大突破。
累計出口各類客車超87000輛,海外市場不斷實現突破
近年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宇通客車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不斷取得高質量發展成果。截至報告期末,宇通累計出口各類客車超過87000輛,其中新能源客車已在中東、拉美、東南亞、歐洲等20多個國家或地區形成批量銷售,累計出口新能源客車超過3000臺。
2022年,宇通客車作為中國客車“走出去”的典型代表,不斷向國際主流視野展示中國新能源客車的實力,持續成為“中國制造”的代名詞:2022年度歐洲純電動客車的銷量取得行業領先;40輛宇通T7護航烏茲別克斯坦上合峰會;宇通車聯網車隊管理系統交付丹麥;高端純電動T13E在智利全球首發……在全球關注的卡塔爾頂尖足球賽事期間,888輛宇通純電動客車圓滿完成賽事保障任務,被世界客車博覽會評為“新能源綠色先鋒”,成為賽事期間最受關注的中國元素之一。此外,宇通還拿下了烏茲別克斯坦800輛客車的大單,這批訂單近日已開始陸續發運。
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的同時,宇通客車也成功實現從“制造型+銷售產品”企業向“制造服務型+解決方案”的轉型。獨創中國制造出口的“宇通模式”,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由產品輸出走向“技術輸出”的業務模式創新典范,幫助部分國家建立本地客車制造能力。
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宇通不僅助力沿線各國交通優化升級,以高度定制化的高性能產品和立體化的解決方案,持續幫助沿線國家公共交通邁入電動化,實現低碳綠色轉型,讓民眾享受綠色公共出行的便利與舒適。同時,更基于產品輸出、服務輸出帶動技術輸出,將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技術根植當地,創造了一批新能源車輛駕駛、維修等相關崗位,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入新能源產業建設中,進一步提高當地制造業水平,帶動更多中國商品、中國品牌、中國企業“走出去”,為“一帶一路”乃至全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添加強勁動力。
2023客車市場走向如何?中國公路學會客車分會秘書長佘振清表示持積極看好態度。他認為,從國內市場來看,定制客運、接駁客運、社區巴士等需求將激發新活力,旅游市場、長途客運、農村客車、自動駕駛等前沿領域將迎來發展機遇。
海外市場方面,伴隨全球經濟企穩回升,前期壓抑的客運、旅游、團體等市場需求將逐步釋放。隨著社會對新能源客車認可度的不斷提高、世界環保意識及新能源技術進步等因素推動,新能源客車需求預計將有所增長,其中歐洲、拉美、東南亞、中東等市場均存在增長機會。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我網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新聞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