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鐵投集團牽頭的“溫州市域鐵路S2線一期工程過江隧道段淺層氣體探測及處置技術研究”項目獲得浙江省科學技術成果認定。
本項研究應用對象為溫州市域鐵路S2線一期工程SG5標甌江北口隧道工程,該工程盾構段從靈昆江南工作井始發,至樂清黃華工作井接收,盾構區間長2.664km,隧道外徑14.5m,隧道最大埋深達60m。甌江北口隧道是全國首條超大直徑復合襯砌盾構隧道,也是溫州市首條用盾構法施工的隧道,填補了溫州軌道交通在盾構法隧道施工方面的空白。
盾構推進線路上的軟土地層富含淺層氣體是該隧道段的典型地質特征之一。勘探發現,軟土地層中淺層氣體體量大,劇烈噴射時最大噴射高度可達10米,持續3個小時,帶出大量的泥水和沙粒,嚴重影響后期施工的安全性。根據工程經驗,淺層氣體對盾構隧道建設主要有三個方面危害:一是淺層氣體賦存氣壓大小不等,會造成同一軟土地層承載力差異,加大盾構隧道施工控制難度;二是盾構推進施工會造成大體量及大壓力淺層氣體氣囊泄壓,破壞土層結構,降低土層力學性能,引起地層不均勻沉降,甚至會導致土體發生大變形或坍塌沖擊,對盾構掘進及管片安全產生不利影響;三是當土體中氣體濃度超過一定量值時,盾構刀片與零星孤石等摩擦后會起火,此時若淺層氣體氣囊囊體較大或壓力較大,則會產生爆炸,造成重大工程事故。此外,淺層氣體若進入盾構工作艙內,也會對艙內工作安全和作業人員健康產生影響。
針對以上問題,市鐵投集團協同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及溫州大學研究獲得含氣土體的綜合性能指標,包括力學性能、氣體滲透性能、電-磁-振動反應特性等,形成系統的深厚軟土地區淺層氣體綜合探測技術方法,形成適于盾構隧道施工工藝的不同賦存形態的淺層氣體處置技術工法。對盾構區間的有害氣體進行提前釋放,并對盾構機進行了針對性的防爆改造及動態監測,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有害氣體對盾構施工的影響。
研究成果在甌江北口隧道的應用,成功解決了盾構隧道穿越富含淺層氣體軟弱地層的技術難題,保障了工程順利推進,并為后續類似項目實施積累了寶貴經驗。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