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二屆上海國際客車展上,東風德納車橋有限公司攜EP17CS等四款明星產品閃耀亮相,集中展示該公司在新能源領域全新的車橋產品技術與領先的科技成果。
在同期舉辦的中國純電動客車車橋技術應用論壇上,東風德納重磅發布全系列電驅橋解決方案;高調牽手廈門金龍,深化新能源領域戰略合作;攜手重慶公交,打造國內首條電驅橋示范線。
這一個又一個大動作彰顯了東風德納樹立新能源車橋行業標桿的雄心壯志,作為屢次引領行業現象級變革的“先行者”,東風德納底氣何在?
五代概念 搶占新能源發展賽道
新能源浪潮下,眾多車橋企業紛紛搶灘入局,東風德納之所以脫穎而出,源于其“承載車橋夢想”的雄心、“傳遞卓越價值”的初心及多年深耕市場的用心。
回顧東風德納發展史,可以窺見其在新能源市場的戰略布局。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東風德納前身—原東風車橋就率先推出第一代新能源產品,即電瓶觀光車及無軌電車驅動橋。2005年與德納合資后,作為東風與德納共同傾力打造的專業零部件企業,東風德納起步就與世界同步,其技術及研發實力絕對稱得上“豪門”。
憑借強大的研發實力,東風德納新能源產品迭代可謂好戲連臺、驚喜不斷。2012年,東風德納推出第二代新能源產品,即462、434大型混合動力客車驅動橋。2014年9月,在天津車展發布的P1301為第三代新能源客車橋,同年,東風德納完成全系列純電動客車橋開發。2016年,第一款概念集成橋展出;2017年,第四代EP6同軸電驅橋推向市場;2021年,EP28D等為代表的第五代平行軸雙速電驅橋成功推向市場。至此,東風德納完成全系列電驅橋開發,其中,P1301客車橋,堪稱中國客車車橋升級的新標桿。產品獨享15項國家專利,質保里程提高50%,噪聲水平相比主流競品低4~6分貝,整體減重26公斤。產品投放市場后,替代進口并遠銷歐洲。
深耕市場 解決城市出行痛點堵點
據了解,東風德納迭代升級后的產品,包括EP5、EP28D等為代表的平行軸集成電驅橋,EP6、EP8、EP13同軸集成電驅橋,以及EP17CS為代表的分布式獨懸輪邊電驅橋,共8大類別,50多個系列,全面覆蓋商用車各大細分領域,通過不同米數段、不同載貨量的定制化產品,充分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不僅如此,東風德納還堅持以市場實際需求為內生動力,堅定踐行“品牌向上”戰略,以前瞻性、系統性和客戶價值為核心導向,致力為用戶提供更便捷、更經濟、更舒適、更安全的整體解決方案,解除當前綠色出行的痛點、堵點等難題。
為推進城市無障礙出行,東風德納積極響應交通運輸部等七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善老年人殘疾人出行服務的實施意見》,2018年開始全面升級低地板客車橋。通過改善系統設計,提升核心零部件品質,改進輪邊免維護性能,加強制程保證能力和檢出能力,提高了傳動效率、降低了NVH噪音,維修保養更方便。產品主要配套國內主流客車廠,并遠銷俄羅斯、沙特、哈薩克斯坦等國際客戶。
“最后一公里”出行難,一直都是困擾著城市公交的一大痛點。尤其是山城重慶,獨特的地形地貌,使城市內許多背街小巷彎多坡陡、道路狹窄,成為城市公交難以觸及的“毛細血管”。
2022年7月6日,央視新聞直播節目走進重慶,報道了該市如何打通公共交通出行“最后500米”難題。節目中,搭載東風德納EP6電驅橋的中車電動V5客車,在“山城”街巷來回穿梭,成為一道靚麗的城市流動風景線,廣大市民乘客紛紛乘車體驗,在欣賞“山城”美景的同時,感受生活變化和時代變遷,使得原本的“煩心路”變成了“幸福路”。
產品升級 占領車橋技術制高點
“雙碳”背景下,如何持續創新助推綠色出行,是企業發展的永恒主題。身為新能源商用車橋引領者,東風德納深刻感受著時代的召喚,將綠色夢想深植心底,推動電驅橋加速邁向集成化、高效化、輕量化方向發展,實現了新能源車橋技術的全面突破。
從平行軸電驅橋到同軸電驅橋、再到分布式電驅橋,東風德納始終關注產品應用場景,瞄準關鍵技術,在成本、空間、效率、噪音等性能方面始終保持領先優勢,努力為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
針對城市環衛車、物流車量身打造的EP28D平行軸電驅橋,集“AMT、電機、驅動橋”于一體,減速器做到行業內最小,重量更輕,傳動效率更高,能耗更低,可助力用戶每年綜合盈利7000元。
在城市公交市場,東風德納開發的EP17CS分布式電驅橋,提供了行業領先的分布式雙輪邊電機布置,使得客車能夠高度定制。全平地板,大通道,更是方便乘客上下車。四氣囊結構獨立懸架噪音更小、轉向更穩定。
在純電動客車市場,東風德納全面升級后的電驅橋產品重量較競品輕50-150kg,更低的噪音,更高的傳動效率,有效降低電耗,讓每一度電都發揮最大功效。
憑借上述產品為代表的新能源客車橋良好的市場表現,東風德納先后摘得“中國商用車后市場最受終端歡迎品牌獎”“新能源客車電驅動技術成果獎”和“客車技術創新應用成果獎”等殊榮,得到行業專家和終端用戶的雙重肯定。2023年,東風德納電驅橋銷量同比增長近兩倍。
低碳時代,未來已來。見未來者,方可贏在當下。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