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兩岸新跨越,昂首闊步邁征程。8月17日3時,省會復興大街市政化改造項目正定迎旭門隧道段保通路正式建成通車,順利完成了正定迎旭門隧道段交通轉換。保通路貫通后,正定迎旭門隧道將正式進入主體開挖施工階段。至此,項目三座隧道全部進入主體開挖施工階段,原復興大街過往車輛在工程建設期間可借助保通路實現(xiàn)南北通行,為復興大街市政化改造后續(xù)安全有序施工奠定堅實基礎。
此次通車的保通路屬于石家莊市城區(qū)基礎設施提升工程項目正定迎旭門隧道段,起于安濟路,終于河北大道,起止樁號K5+800-K9+450,全長3.65km,包含1.14km路基、2.51km迎旭門隧道,路基總寬34.5m,雙向8車道。主要工程量有隧道挖方130萬方,回填33萬方,混凝土49萬方,鋼筋9萬噸。
迎旭門隧道北段設260m敞開段,中間設1950m暗埋段,南段設300m敞開段,敞開段結構采用U型槽形式,暗埋段結構采用雙孔矩形閉合框架形式,根據(jù)埋深不同,共設置8種斷面結構形式。項目新建保通路全長4.1公里,施工內(nèi)容包括路基路面、防護排水、交安工程等,交通轉換完成后將進行正定迎旭門隧道施工。截至目前,正定迎旭門段保通路共計完成清表28473.9m,路床處理75195.3 m,挖方98571.8m ,回填方40363.0 m,底基層77073.0 ㎡,水穩(wěn)基層149502㎡,瀝青面層153330㎡ ;圍護樁1284根。
據(jù)該項目承建單位中國交建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最大限度保障社會民眾出行,中交項目建設單位在石家莊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在石家莊交投集團的正確指導下,嚴格落實“六個百分百”、“兩個全覆蓋”大氣污染治理和疫情防控相關要求,統(tǒng)籌安全和質(zhì)量按要求完成了保通路建設任務,保障隧道施工期間市民正常通行,踐行了央企的社會責任和擔當。”
石家莊市城區(qū)基礎設施提升工程作為復興大街市政化改造項目的重點標段,由中國交建和石家莊路橋集團聯(lián)合承建,總長 14.38 公里,其中安濟路至河北大道段長 3.65 公里(含隧道 2.51 公里);北三環(huán)至兆通南路段長 3.214 公里(含橋梁 0.183 公里);和平路至裕華路段長 3.333 公里(含隧1.215公里,含橋梁 0.252公里);裕華路至南二環(huán)段長2.589 公里(含隧道 1.28公里,含橋梁0.212公里);南二環(huán)至倉寧東路段長 1.594公里(含橋梁0.485公里)。主要建設內(nèi)容包括道路工程、隧道工程、橋涵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和綠化工程及配套附屬設施等。項目于4月30日開工建設,計劃兩年建成通車。
復興大街市政化改造項目業(yè)主單位石家莊交投集團現(xiàn)場負責同志表示:“加快推進復興大街市政化改造,是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的實踐檢驗,項目采取不斷交施工的方式,新建保通道路保障施工期間市民順暢通行,充分彰顯市委、市政府始終以人民利益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優(yōu)化交通導改方案,市直相關單位和沿線政府等多次赴現(xiàn)場調(diào)度指導交通導改優(yōu)化工作,同時成立保通路征拆工作專班,深入一線督進度、解難題、強服務,順利完成了各項征拆任務,確保保通路按期投入使用。”
石家莊交投集團將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大力弘揚“實干興石、舍我其誰”的擔當精神,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集中精力、快馬加鞭、大干快上,全力推進項目建設。目前,項目先導工程已全部建成通車,學苑路隧道、白佛隧道保通路已分別于6月20日、6月30日投入使用,隨著正定迎旭門隧道段完成交通導改,項目三座隧道已全部進入主體施工階段,正在進行隧道圍護樁施工及隧道土方開挖。下一步,項目將全力推進隧道主體工程和路基路面工程建設,確保按時保質(zhì)保量完成任務。”
復興大街市政化改造項目,總長35.4公里,通過此次市政化改造,復興大街將建成安濟路至南三環(huán)路段雙向12車道市政快速路,其中主路雙向8車道、輔路雙向4車道,總寬度86-120米,其中,主路寬度33米,兩側設置各10米主輔分隔帶,各16.5米輔道;其余路段改造為雙向8車道快速路。全線設置立交11座,銜接9條快速路、2條主干路;設置進出口16對,連通12條城市主要道路。
按照計劃,復興大街市政化改造工程將于2024年建成通車。屆時,復興大街將與沿線相交道路共同構建起拉大城市框架、支撐組團發(fā)展的骨架路網(wǎng),形成外通內(nèi)暢、轉換高效、區(qū)間融合的交通路網(wǎng)體系,使省會道路通行能力得到極大提升,與滹沱河經(jīng)濟帶、太行山生態(tài)帶深度融合,助力石家莊市打造成為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之城。
近日,高德地圖聯(lián)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shù)據(jù)發(fā)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tǒng)(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lián)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fā)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shù)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shù)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shù):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jiān)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shù)據(jù),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shù)據(jù)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shù)方面表現(xiàn)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shù)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tǒng)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shù)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shù)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shù)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tǒng)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qū)內(nèi)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