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總經理? 劉凌?
中車電動商用車研究院副院長 任田良
在“美”方面,中國中車在產品設計、外觀造型、色彩搭配等方面匯聚匠心,將造型美,色彩美融會貫通,讓產品的每一個細節充滿對美的思考與實踐。更是憑借優質產品和創新科技為全世界創造著美好出行體驗。
中車X12新能源客車,流線型創意車身、海洋式波浪腰線、大氣圓融、智美舒享;中車X6微循環公交,更是造型獨特,將美學理念貫穿產品設計始終,旨在為公共交通出行帶來最美感受。
漸變的車頂裝飾、“環抱式”空調出風、最寬過道、車載WIFI、四級降噪、多媒體影音,人性化靠墊,定制化氛圍光影等配置,讓美學與格調相得益彰,舒適與智能兼收并能。
“智”的方面,同樣是中車新能源汽車的拿手好戲。一直以來,以未來智慧交通為戰略指引,中車新能源汽車在技術、產品、平臺等層面頻頻布局,實現智慧領航。
一方面,“中車智駕”早已開展示范運營,并走出國門。累計獲取全球各地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牌照8張,成為智慧交通發展的“弄潮兒”。
另一方面,中車還擁有聰慧的最強大腦“云智通”、擁有經驗豐富的運維管家“云盾”。數據分析、車輛診斷、實時導航、遠程監控、人車交互……眾多智慧功能助力商用車電動化、智能化發展全面領航。
除此之外,中車還開發了三大智慧平臺(即智慧交通一體化平臺、智慧環衛一體化平臺、智慧城配物流平臺),把各種交通系統整合到一個網絡中,從而實現更高效、高安全、更環保的運送乘客和貨物,賦能綠色智慧城市建設。運用智慧產品,打造智慧交通,服務智慧城市。現已在湖南長沙、衡陽和常德等地落地實施。
一是完整的產業鏈優勢。傳承高鐵電機及其控制系統、變流系統、網絡控制等核心技術,目前中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涉及新能源汽車整車、動力系統總成、關鍵零部件研發及制造等領域。建立了較為完備的新能源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技術發展體系,搭建了從“零部件-系統-整車”較為完備的產品研發及試驗檢測體系,形成了混合動力、純電動、插電式、燃料電池等多種技術路線全米段新能源客車產品譜系,實現了產品從電動化到智能化再到網聯化的迭代升級。
二是核心技術能力突出。中國中車將軌道交通領域長期積累的電機及其控制系統、變流技術、網絡控制等核心技術拓展到電動汽車領域,建立了完備的技術研發體系。經過20年面向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應用技術開發,積累了一批核心技術和專利,在汽車電驅技術領域制定了國家及行業標準26項、獲得了相關專利430余項、國家科技進步獎7項,在電動汽車領域獲得專利810余項,海外專利34項,先后主持或承擔30項“863”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
三是龐大的研發人才團隊,中國中車擁有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領銜,中國汽車百人會專家主導,數千名電動汽車核心技術人員參與的強大研發團隊,同時在全球擁有數百名產品設計師和工程師,具備國際化項目管理團隊,可以實現全球資源聯動,致力于更好地本地化客戶服務需求。
四是強大的品質保障。中國中車有著140多年的歷史。在軌道交通領域,我們形成全世界一流的從核心器件到系統裝置,再到整車集成的制造能力,形成以高鐵為品牌的多種高端裝備,享譽世界。這種能力,也同樣體現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旗下多家公司是國家質量獎和省級質量獎獲得單位,擁有10多個國家級試驗平臺和檢驗檢測中心。2021年,中車重點打造了集智能、綠色、環保、人文于一體的智造標桿工廠——中車新能源客車超級工廠,該工廠擁有智能立庫、自動化輸送系統、AGV等共計2000多臺套關鍵工藝裝備,采用中車“Q”的“H”改進模型,可實現所有質量問題雙歸零。同時,投資億元建成的“零部件-系統-整車”三級試驗檢測體系的新能源汽車綜合工程試驗室,通過國家認可委(CANS)認可,是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專業、權威的試驗檢測基地。中車新能源客車超級工廠可實現單班年產10000輛整車,其產品經過10萬公里以上的惡劣環境實車檢測和實車側翻驗證,為客戶的產品品質交付提供有力保障。
截至目前,中國中車已經累計向社會交付了近6萬臺整車產品和30萬多臺(套)關鍵零部件。
中車高端城市公交X12,始于顏值、絕美造型——被譽為“膠輪上的高鐵”。
X12傳承高鐵基因,具有“高端、智能、可靠、輕量化”等特征,車輛采用人性化設計,擁有高鐵級超寬空間、以及軌道式靜壓箱出風結構,堪稱新時代城市公交旗艦。
中車高端微循環X6,設計簡約大氣,4.22m超長軸距、最大載客達27~33人;車輛具備L4智能駕駛能力,并擁有“B2C電池組、高度集成電動化底盤、三合一電驅動總成”等業內領先科技,堪稱中車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集大成者。
中車城市客運新品新C10,造型方面,新一代C10時尚前衛,前后燈組設計獨到、選用LED燈源,家族化臉譜造型實現了全新升級,。同時,車輛在”三電“方面達到高鐵級技術水準。其中,“輕量化、動力匹配,整備質量、百公里電耗”等綜合指標行業領先,為廣大乘客提供智美出行新體驗。
整車研發方面:中車新能源汽車整車產品以高鐵技術為核心,研發和提升其它道路交通載體,實現城市微循環、支線公交、干線公交、BRT 公交全覆蓋;公路客車完成全系列車型開發,主銷柴油車型實現國五向國六進化;專用車完成救護車、環衛車、核酸檢測車、旅居車等類型產品布局;物流車完成輕型貨車、重卡等產品布局。累計獲取全球各地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牌照8張,位居行業前列,實現全國首條自動駕駛公交常態化試運營,并通過了法國巴黎的道路測試,獲得開放道路許可;完成 L3 無人駕駛小巴開發;推出“云盾”“云控”“云視”三大產品系列。眾多明星車型先后榮獲“中國設計獎”“新能源客車推薦車型”“輕量化客車之星”等獎項,展現了中車全方位的行業品牌實力。
市場拓展方面:截至2021年底,中車已累計銷售新能源整車產品近60000輛,每年可減少碳排放 609萬噸,銷量在新能源客車行業排名全國前三。相當于植樹3323萬棵。產品覆蓋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并且有大批量訂單全面進入海南、黑龍江、貴州等“高溫、高寒、高濕”區域。在海外市場開拓方面,中車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現已成功進入新西蘭、法國、韓國、匈牙利、沙特、馬來西亞等海外市場。
未來,中車將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實施“32332”戰略,以三電(電驅、電控、電池PACK)、三智(智能駕駛、智能網聯、智慧座艙)、三化(標準化、模塊化、平臺化)為支撐,立足“新能源客車、新能源物流車、新能源專業車”三大整車產業,依托“智慧公交、智慧環衛、智慧物流”三大平臺,打造成為以新能源商用車為核心,全球知名的智慧交通綜合服務方案提供商。中車將始終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以變革推動發展,以融合帶動發展,成為人類綠色出行及物流高效暢通的連接者、中國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的引領者、未來交通新能源革命的推動者。
第一,強化資源整合,構建新能源汽車產業新業態。
通過資源整合,打造兩大業務。一是打造以商用車為主的支柱產業,通過相關產業布局,在國內形成主要客車及物流車基地,進一步提升整車的制造能力。二是打造以“三電”為核心的支撐產業,進一步完善適用于新能源商用車及乘用車的“三電”核心能力,逐步形成百萬套級的電驅動系統與總成的制造能力。
第二,加大創新協同,引領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
充分借助“承擔國家科技體制改革重大使命、實施國家重大專項研發任務、建設國家級重點創新研發中心”的有利契機,不斷強化合作的深度、廣度和力度,凝聚院士、教授、行業技術專家等強大智慧資源,充分釋放政府、社會、科研院所、企業和全球的資源協同效應,積極探索適應于新能源汽車產業需求的協同創新模式,進一步完善“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堅持重大科技成果共創、共建、共享,引領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技術發展。
第三,瞄準前沿技術,致力打造系統解決方案
以電動化為基礎,通過整合自動駕駛、智能互聯技術,提供綠色智慧交通解決方案。在商用車智能駕駛方面,積極推動智能駕駛批量推廣,努力實現無人駕駛目標;在智能互聯方面,基于現有的云智通平臺,通過云聯、云算、云智,理解用戶需求,主動提供服務,串聯人、車、服務三張網,賦車輛以智慧,為終端用戶提供生態場景服務,推動交通工具向生活空間的轉變;在綜合交通體系方面,構建涵蓋高鐵、地鐵、公交為一體化的綠色立體交通網絡,建設出行、購物、工作、娛樂一站式智慧服務體系,為智慧城市發展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第四,聚焦整車開發,打造系列化譜系化整車產品。
圍繞整車動力、智聯、智駕、安全、可靠、節能、舒適,中國中車創立了行業領先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品牌—T科技,歷經十幾年的不斷迭代,T科技已升級至第六代,實現了從電動化向智能化的進化,成為新能源客車核心硬件與車載智能系統、云端大數據相互作用、深度融合的智慧集成平臺。在商用車智能駕駛方面,中國中車2018年實現智能駕駛“L3”等級的示范運營,2020年進入載客運營階段,2021年研發出了 “L4”等級的智能駕駛客車。
“十四五”期間,中國中車將持續提升新能源商用車核心能力,完善及優化整車集成開發能力,提供高端裝備產品,構建以線控純電動底盤的核心基石,擴展輕量化車身及部件融合(包括能量集成頂)的核心能力,形成智能網聯控制平臺的核心能力護城河。
中國中車將順應時代潮流,以“連接世界、造福人類”為使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實現創新發展、協同發展、綠色發展、智能發展、全球發展、共享發展,成為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的構建者,成為人類綠色出行、智慧生活的推動者,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的引領者,成為未來科技變革、交通變革、能源變革的先行者,為推動科技強國、質量強國、交通強國,踐行“雙碳”戰略建設貢獻中車力量。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谑械墓粨Q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