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燕山湖發電公司與朝陽市龍城區政府簽署綠電制氫項目合作協議,燕山湖發電公司將投資 1.6 億元,在龍城區工商業區域開發建設 40 兆瓦分布式光伏電站,作為電解制氫的純綠色電源支撐,同步投資 5000 萬元,擴建堿性水電解制氫站及配套氫氣壓縮和充裝設施,創造每小時不低于 1000 立方米的綠氫產能。
遼寧憑借什么受到央企的青睞?在這場新能源爭霸的賽道上如何發力?本報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 試跑 ” 國內示范項目
根據氫的來源和技術,氫源按顏色分為綠氫、藍氫、藍綠氫和灰氫四類。其中,灰氫是通過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氫氣,是目前氫能的最大來源;綠氫是通過可再生能源制造氫氣,是氫能利用的理想形態。
可喜的是,坐擁雄厚鋼鐵化工產業和大量可再生能源資源的遼寧,在氫源上正是 ” 兩條腿走路 “。
省能源局監管總監宋陽表示,遼寧有很多灰氫資源,例如在鋼鐵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氫。依托鋼鐵化工企業,遼寧可開展工業副產氫提純,將焦化企業焦爐煤氣高效利用,在促進傳統能源轉型的同時生產氫氣,滿足氫燃料電池所需。另一方面,我省擁有優質的海陸風電和光伏開發潛力,適用于綠色氫能制備。截至 2021 年年底,我省新能源總裝機容量為 1636 萬千瓦,同比增長 15%。
” 綠氫發展的主要驅動因素是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發展,即通過電解制氫技術,將大量太陽能和風能生產的綠色電能有效整合到能源網。” 國家電投東北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王明策表示。
新型能源的運輸成本一直是制約大規模推廣的主要因素,目前,氫能儲運大多需鋪設專用管道或引入液態槽車運輸,并不劃算。
” 天然氣摻氫,能讓天然氣燃燒得更充分,還能充分利用遼寧已有的發達的天然氣管道基礎設施,降低氫能大規模、長距離運輸的成本,進而降低對進口天然氣的依存度。” 國家電投東北公司燕山湖發電公司總經理陳永輝說。
來自省發改委的數據顯示,全省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已形成 ” 一庫、一站和三線 ” 主干管網格局,天然氣供應能力超過百億立方米,支線管網覆蓋 13 個地級市和 55 個縣 ( 市 ) 區。
為此,國家電投東北公司將 ” 天然氣摻氫 ” 作為技術路線,于 2019 年將國內首個電解制氫摻入天然氣項目—朝陽可再生能源摻氫示范項目作為 ” 試驗田 “,協同國家電投中央研究院、國核電力院、浙江大學、西安交大等,開啟了創建示范的實踐之路。該項目將在燕山湖發電廠進行電解制氫,在用氣點將氫氣與管網天然氣進行物理混合,最終輸送給客戶。
3 年來,該項目進行了無數次試驗,發布了 6 項行業技術標準,填補了國內空白,使國家電投初步具備了氫能 ” 制 – 儲 – 壓縮 – 充裝 – 運 – 摻 – 用 ” 的全產業鏈條能力。
” 搶跑 ” 綠電制氫新賽道
示范項目的成功,讓國家電投堅定了在遼寧拓展氫能產業的信心,開始持續拓寬氫能產業發展布局,推動氫能前沿發展與新能源規模發展深度融合,開啟了由 ” 試跑 ” 到 ” 搶跑 ” 的新征程。
” 朝陽市龍城區工商業基礎雄厚、資源富集,綠色能源和降碳脫碳需求旺盛,‘十四五’期間,將致力于打造京津冀地區清潔能源直供基地,推進風、光、水、氫、生物質等新型能源開發利用,創造不低于 5 億元的產業鏈產值,這為我們加快布局新能源和氫能產業提供了‘溫床’。” 陳永輝說。
王明策表示,公司將以綠電制氫項目為全新出發點,不斷延伸綠氫在交通、天然氣摻混、精細化工、” 儲能 + 余熱利用 ” 等領域的應用場景開發,奮力實現在遼寧打造中國北方綠氫基地的目標。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