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鋰電池電動車的批量化、穩定化,氫能源汽車也開始受到汽車產業的重視,而碳纖維在氫能源汽車上的應用,其前景更加誘人。 因為在氫能源汽車上,碳纖維不是選配件,而是必須件。 以李總理訪問日本參觀的,行業內關注的豐田Mirai為例:
其中最核心部件的氫能源系統,包括儲氫瓶、電池電極、電池堆結構材料,都用到碳纖維。特別是碳纖維儲氫瓶是不可少,而電池電極用碳纖維材料性能提升很多。所以,相對于鋰電池的電動車,碳纖維在氫能源汽車的應用更多。氫能源車對碳纖維是必須項,而不是加分項。而氫能源從產業鏈來說,也許碳纖維的代入感會更強!氫能源怎么回事,其實說起來也可以很簡單:
上面這個方程式,初中以上都學過,氫和氧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水,釋放出能量。而這個能量,就是驅動汽車的能量,整個過程清潔環保。空氣中氧氣很多?那么氫氣哪里來了?我們很多人也做過另外一個實驗就是電解水實驗。但如何利用現有的電力系統,電解水產生氫氣,在給氫能源車用。從熱力學定理來看,肯定就不劃算了!還可以用工業副產品的氫,很多化工廠可以產生副產品氫,但量有限。那怎么辦?
其實還有其他思路,如風電制氫。目前風電的發展越來越快,風力的成本也下降很多,將逐漸風火同價,甚至未來還會進一步降低。所以風電制氫是一個好思路。特別是風電有一個特點,隨著風的大小,波動比較大,如果發電并網,需要進行特殊處理。而風電制氫,只有建分布式風機就可以了!那么故事來了….知道最近幾年,碳纖維應用發展最快在哪個領域嗎?風電、風電、風電!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碳纖維應用在風電取得了巨大的成果,2016年用量超過航空航天,成為首位,近年一直穩步增長。
試想一下,碳纖維可以做風電葉片,風電制氫,推動氫能源汽車前進,需要加氣站。就需要建更多的分布式風機電站制氫。氫能源汽車需要用碳纖維,風電也需要碳纖維。這種相互促進,可以形成良好的促進,推動量的增長和成本的下降, 對碳纖維產業,是一個完美的產業鏈。
現在鋰電池電動車,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插上電源,充電,防止明天跑不動。但氫能源車,就不用了!而且隨著技術的進步,有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回家后第一件事也是插上充電頭,但不是給汽車充電,而是汽車給家庭充電!試想一下,一個城市建立了不是分布式風機,發電制氫,并把氫氣運輸到加氫站,這個加氫站位于你家和上班路上,每天上下班路上,到加氫站,花個10分鐘,加個氫,回家后,插上充電頭插上充電頭,第二天上下班,再加個氫。如果這個能源生態系統形成,我們是不是對電網的依賴性大大降低?對了,家庭還可能有小型的光伏電站!
狼愛上羊,是一個不可能的傳說。但氫能源遇上碳纖維,有可能不僅僅是材料革命,還有可能是能源革命。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