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汽集團官宣子公司捷氫科技申請在科創板上市,上交所予以受理并進行審核,擬募集資金總額為10.6億元。這是上汽集團首家啟動分拆上市的“科創小巨人”,也是國有汽車集團中首家啟動分拆上市的下屬企業。
在這背后,折射出上汽集團在氫能領域長遠布局的成果。作為中國最早開展燃料電池技術研發的汽車企業,上汽集團在2001年就啟動了鳳凰一號燃料電池汽車項目,2020年發布了中國汽車行業首個“氫戰略”。
作為上汽集團的“主場”,上海市對于氫能產業的發展也一直格外關注。《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6月份發布的《上海市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上海氫能產業鏈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
到2035年,上海計劃產業發展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建成引領全國氫能產業發展的研發創新中心、關鍵核心裝備與零部件制造檢測中心,在交通、能源、工業等領域形成豐富多元的應用生態,建設海外氫能進口輸運碼頭,布局東亞地區氫能貿易和交易中心,與長三角地區形成協同創新生態,基本建成國際一流的氫能科技創新高地、產業發展高地、多元示范應用高地。
“明確地方氫能產業發展目標,政策的發力將催化資本投入。”業內分析人士表示,一方面,這將帶動氫能市場的需求整體提升,為上市公司等市場主體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另一方面,可以激發企業的研發熱情,實現制氫、儲氫、加氫、用氫等全產業、關鍵性技術不斷突破,并規模化降低成本,加速氫能利用商業化進程。
構建五大產業集聚區
位于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鎮環同濟片區的嘉定氫能港,是以氫能產業為特色的高科技園區,規劃面積2.15平方公里,也是上海市首批26個特色產業園區之一。
自2019年6月揭牌以來,嘉定氫能港已經集聚了長城汽車、捷氫科技、豐田汽車國家級氫能技術檢測認證服務平臺等20多個氫能源和汽車智能化產業項目,總投資超過100億元,初步形成了集膜電極等關鍵零部件研發、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生產和加氫站基礎設施配套等功能為一體的較完整的氫能產業框架體系。
安亭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到2025年,嘉定氫能港力爭引進氫能研發中心等各類科研機構20個;引進、培育企業總數達100家,氫能產業總部10家,全產業鏈年產值、營收突破500億元;建設加氫站不少于10座,完成1500輛氫燃料電池車輛應用,在安亭鎮范圍內新增加3條以上氫燃料電池公交或客車運營線路等。
嘉定氫能港的發展,也是上海市大力發展氫能產業的一個縮影。《規劃》提出,到2025年,上海市將建設各類加氫站70座左右,培育5~10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獨角獸”企業,建成3~5家國際一流的創新研發平臺,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突破1萬輛,氫能產業鏈規模突破1000億元,在交通領域帶動二氧化碳減排5萬~10萬噸/年。
“上海市的新能源產業集群化優勢比較明顯,非常適合發展氫能和燃料電池等先進產業。”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告訴記者,氫能作為可以儲備的二次能源,逐漸呈現出深度可開發性和產業化發展的趨勢。“由于氫能產業鏈非常龐大,除了需要專業人才的支持,政策配套能力和金融支持力度也很關鍵,而上海市不但坐擁金融中心地位,汽車工業基礎也十分雄厚,發展氫能具有先天優勢。”
記者注意到,在空間布局上,《規劃》明確,上海市將打造“南北兩基地、東西三高地”的氫能產業空間布局。其中,“兩基地”為金山和寶山兩個氫氣制備和供應保障基地;“三高地”為臨港、嘉定和青浦三個產業集聚發展高地。
具體而言,金山區將打造氫源供應與新材料產業、示范運營基地;寶山區將打造氫源供應與綜合應用基地;嘉定區將建設氫能汽車產業創新引領區;青浦區將建設氫能商業運營示范區;臨港區則將建設氫能高質量發展實踐區。
加快推進示范化應用
發展氫能產業,交通尤其是汽車領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龍頭車企的投入和研發,對于推動氫能產業發展至關重要。
2020年9月,上汽集團正式發布中國汽車行業首個“氫戰略”:在2025年前,推出至少10款燃料電池整車產品,捷氫科技市值達到百億級,建立起千人以上燃料電池研發運營團隊,形成萬輛級燃料電池整車產銷規模,市場占有率在10%以上。
“上汽集團是全球行業中唯一一家實現多品種燃料電池車商業化落地的企業,商業化運營總里程近500萬公里,累計實現碳減排逾600噸,相當于種下12萬棵樹。”上汽集團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說道。
據介紹,2017年,上汽大通燃料電池輕客FCV80成為國內最早且唯一商業化的燃料電池寬體輕客;2018年底,申沃燃料電池大客車在上海嘉定114路公交線路上開展商業化運營;2020年6月,全球首款燃料電池MPV上汽大通 MAXUS EUNIQ 7正式下線。
和商用車相比,目前各大車企在氫能乘用車領域的研究成果并不多。據記者了解,上汽氫能源專屬“星河”架構將在乘用車層面集中發力,首輛樣車將于10月份面世,其氫氣容積預計將接近或超過180L,續航里程在800公里左右。
“從全球范圍來看,目前燃料電池汽車領域的領頭羊是豐田汽車。而捷氫科技采用我們‘星河’架構搭載p4系列燃料電池電堆,各項參數指標已經可以與豐田同臺競技,達到國際一流的水準。”上汽創新研發總院前期工程部整車架構總工程師高懿如是說道。
高懿表示,目前,國內一些其他企業的燃料電池汽車搭載的電堆在功率、能效等方面有先天不足,所以他們采用的是需要額外充電的插電混動電池來彌補動力不足的問題。而“星河”架構搭載的燃料電池電堆各方面性能足夠出色,所以能夠避免“既要加氫,又要充電”的麻煩。
打造氫能產業城市群
在氫能商業化應用廣闊前景的帶動下,氫能領域的投資也在不斷加碼。
2021年,上汽集團與鄂爾多斯市簽署《關于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項目投資協議》。根據協議,上汽集團當年向鄂爾多斯市交付200輛氫燃料電池重卡。“十四五”期間,上汽集團及旗下上汽紅巖和捷氫科技將在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投資20億元,建設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現代化燃料電池重卡產業鏈。
今年1月14日,上汽紅巖鄂爾多斯基地天隆工廠投產暨首批車輛下線儀式舉行,這也標志著全球首個萬輛級氫能重卡產業鏈項目落地并取得階段性成果。
“鄂爾多斯市除了擁有龐大的重卡市場外,還具備豐富的煤炭油氣資源和規模巨大的現代煤化工項目,市內工業副產氫資源豐富并具有價格優勢,每年的制氫量可達109萬噸。”談及此次合作,捷氫科技總經理盧兵兵表示,這不僅樹立了中國新能源技術差異化優勢,助力鄂爾多斯“北疆綠氫城”的建設進程,也將推動我國“雙碳”目標的達成。
根據《規劃》,上海市將打造上海氫能產業城市群,要發揮好嘉興、南通、淄博、蘇州、鄂爾多斯及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等兄弟城市的資源優勢,擴大氫能產業“朋友圈”。同時,為提升長三角區域氫源保障能力,長三角地區將以上海為龍頭,聯通蘇州、南通、寧波、嘉興、張家港等周邊城市,打造氫輸運高速示范線路。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此前發布的《長三角氫走廊建設發展規劃》也指出,長三角作為中國氫能產業示范領先地區,具有產業環境潛力巨大、示范推廣全面展開、氫氣基礎資源豐富、加氫基礎設施支撐等良好的發展基礎與優勢。
根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提出的規劃,氫走廊發展將以長三角城市群城際間帶狀及網狀加氫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兼顧重點城市市內加氫基礎設施建設,以滿足城際間交通加氫需求為出發點,適度超前建設,以推動實現加氫基礎設施與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協調平衡發展。
上海市經信委公布的信息顯示,在長三角城市中,上海市負責關鍵零部件技術全面突破、多場景商用示范和商業模式探索,南通市是突破空氣壓縮機核心技術及產業化,蘇州市和嘉興市則重點負責挖掘示范應用場景,探索規模化的應用。
“發揮長三角區域產業協同優勢,形成拓展外向型的氫能產業格局,對于全國能源轉型、燃料電池汽車等發展升級有很大的帶動和引領作用。”祁海珅認為,長三角氫走廊的發展,不僅可以驅動我國傳統汽車工業向氫燃料汽車方向加速轉型,還有望在“三省一市”形成“電動汽車+氫燃料汽車”齊頭并進的格局。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