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策法規
1、嘉興海鹽發布推進氫能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意見
9月7日,海鹽縣人民政府印發了《海鹽縣加快推進氫能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意見(征求意見稿)》。將加強產業基金支持。對新引進的符合產業基金投資條件的氫能項目,利用國有資本重點給予支持,對產業平臺,按照平臺建設總投資的40%給予限額1000萬元補助。
2、吉林白山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加強氫能制儲運用 推動氫能技術發展
近日,吉林白山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發布,其中氫能方面指出:加強氫能制儲運用、增強氫能等前沿技術得到示范應用。穩妥有序推進能源關鍵技術裝備攻關,探索推動儲能、氫能技術進步與產業發展。
2行業走勢
1、綠氫又一新技術突破:從稀薄的空氣中提取氫
近日,來自中國和澳大利大的研究人員使用吸濕性電解質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然后利用來自太陽或風的能量為電解提供動力。該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科學家們制備了一種名為直接空氣電解 (DAE) 模塊,可以在相對濕度為 4% 的極干燥環境下工作,克服供水問題,可持續生產綠色氫氣,并且對環境的影響最小。
2、內蒙古取消優惠電價后,電池負極石墨化成本或上漲1400元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發布取消優惠電價政策的通知。據業內人士分析,由于內蒙古是國內電池負極石墨化的重要產能基地,這一政策決定可能會使得后期國內電池負極石墨化成本上漲1400元每噸。
3、“粉末儲氫”新探索!全新鋁鎵合金粉末加水就能釋放氫氣
據報道,加州大學圣克魯斯分校的科學家們研發了一種全新的的鋁鎵納米顆粒粉末,并稱只要將其放置在水中(甚至是臟水/海水),它就會產生氫氣。
4、美《通脹削減法案》擬撥款3690億美元用于氣候和清潔能源
近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通貨膨脹削減法案》,該法案涉及總金額約7400億美元,其中,政府計劃撥款3690億美元用于氣候和清潔能源領域項目,重點覆蓋清潔能源制造業,包括鼓勵購買電動汽車和氫燃料電池汽車以及部署充電站等,是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攬子“氣候法案”。
3企業動態
1、550萬!東風汽車獨家斬獲佛山5臺燃料電池乘用車訂單
9月7日,佛山仙湖實驗室發布了公告,擬采購5臺全功率氫燃料電池車輛,并使用全功率氫燃料電池乘用車作為研究平臺,研究基于實際道路運營情況下全功率燃料電池車的性能、燃料電池系統衰減規律,預算金額為550萬元,采用單一來源采購擬定供應商為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公司。
2、信息披露不準確!鴻達興業收到江蘇證監局警示函
9月7日,鴻達興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關于收到江蘇證監局警示函的公告”。警示函表示,鴻達興業在2022年1月28日披露的2021年度業績預告,與4月19日披露的2021年度報告中數字差別太大。警示函表示,在披露上述業績預告時,鴻達興業未保持必要的審慎,導致原材料成本、財務費用、研發費用等多項財務核算內容出現大幅調整修正,業績預告與實際業績差異較大,信息披露不準確。
3、成本18元/公斤!全球最大綠氫項目首臺電解槽吊裝,預計年底投產!
9月3日,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首臺電解槽吊裝就位,這標志著制氫車間進入設備安裝階段。該項目制氫廠由7個廠房、52臺電解槽及成套設備組成,單臺電解槽生產能力為1000m3/小時。電解槽設備由隆基氫能、考克利爾競立、中船718所三個廠家生產。
4國際視野
1、印度啟動一個氫能列車項目
9月6日,巴拉德動力系統于宣布獲來自領先的鐵路系統集成商MedhaServoDrives的燃料電池模組訂單,該公司已與印度鐵路公司簽約,共同開發印度首列氫能列車,燃料電池模組預計于2023年交付,列車計劃于2024年投入使用,實現印度鐵路公司實現零碳目標的第一步。
2、阿聯酋計劃占據全球低碳氫市場25%份額
近日阿聯酋通訊社一份報告顯示:阿聯酋計劃占據全球低碳氫市場25%的份額。到2050年前,清潔能源將為迪拜提供100%的總發電能力。并認為全球低碳氫市場價值預計在未來5年內每年將達到4000億美元以上。目前阿聯酋最大的綠氫項目是迪拜電力和水務局(Dewa)與2020年迪拜世博會和西門子能源公司合作實施。neng
3、法國運輸巨頭達飛海運集團啟動 15 億美元的能源基金
達飛海運集團上周日表示,該公司正在創建一個 15 億歐元(15 億美元)的五年期投資基金,旨在加速其在航運和物流領域的能源轉型。該基金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基金將支持該集團業務的新燃料和低排放運輸解決方案的工業生產,包括海運、陸路和空運以及港口和物流服務。
4、EKPO與蘇州高新區政府簽署協議
9月6日,德國公司EKPO燃料電池技術有限公司(EKPO)正不斷開展其在中國的業務和活動。現已成立的EKPO中國子公司,與蘇州高新區簽署協議,公司將獲得支持補貼,參與當地氫能生態系統的建設。今年年底前,位于蘇州的工廠將生產出第一批燃料電池電堆。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