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電 在氤氳的咖啡香中,工作人員一邊細品美味咖啡、一邊漫談,享受迸發創新火花的閑暇一刻……這幅面向未來工作與生活融合的美好畫面,成為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的尋常一幕。這是記者今天從北京市大興區了解到的。
園區建設有序推進,產業聚集初顯成效
北京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毗鄰大興國際機場,京東“亞洲一號”、京南物流基地等重要交通樞紐,分為核心區南北兩個片區,主要用于產業創新,占地20.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6萬平方米,并同時以2公里半徑輻射周邊區域進行產業規劃和發展。
示范區依托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產業資源優勢,構建以加氫示范站、氫能交流中心、科技園區為載體,產業基金、企業聯盟、專項政策、試驗基地為支撐的“3+N”氫能產業生態體系,同時,搭建氫能產業生態平臺,進行前瞻性技術布局,尋找前驅性的關鍵技術團隊,以補足短板,補齊產業鏈。
目前,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核心區北區5.4萬平方米已經正式投入使用,匯集包括“中國氫能第一股”億華通燃料電池發動機生產基地、北京穩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海得利茲新技術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30余家;南區一期4.7萬平方米已啟動建設,預計將于今年年底建成,迎接企業入駐。
截至目前,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已累計對接項目超過360個,其中139家企業已經注冊落地。
協同發展牽頭示范,加快推動政策實施
北京市大興區做為牽頭城市聯合11個城市(區)申報的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已于2021年8月正式獲批。
2022年3月,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半年總結大會順利召開;2022年4月,京津冀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大數據平臺正式上線,支撐京津冀區域氫能產業全鏈動態監測;2022年5月,大興區獲批北京市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項目7個,共550輛車輛示范指標。
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支持氫能企業科技創新,增強氫能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大興區氫能產業集聚發展,打造氫能產業創新高地,在原有《大興區促進氫能產業發展暫行辦法》基礎上,結合2021年8月國家首批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批復要求及大興區氫能產業發展需要,2022年4月9日,《大興區促進氫能產業發展暫行辦法(2022年修訂版)》正式發布實施。同時,《大興區氫能產業行動計劃(2022-2025年)》已完成編制,并通過專家驗收,擬于近期發布。
產業布局日趨集中,以人為本滿足生活所需
據了解,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以建設“以人為本”的價值型園區,搭建“開放前沿”的交流合作平臺為目標。隨著產業布局的日趨集中,入駐企業和工作人員對相關生活配套與商業需求越來越旺盛,示范區將生產、生活、生態有機融合,從餐飲、環境、政務等基礎服務出發,引入Cafe Flatwhite的兩家門店作為示范區內的配套服務餐飲企業,集咖啡廳、西餐廳、甜品烘焙及酒吧等各項功能為一體,打造符合高端商務人士習慣、高效便捷的配套服務,而且,店內星級主廚還結合了美國和以德國、意大利、法國、瑞士、瑞典等歐洲各國為主的經典菜式,做出有創意的融合式餐品,讓大家足不出戶即可盡享全球美食。
同時,示范區內還配備了i站服務中心、咖啡書吧、沐瀾美食匯、蒲絨酒店大興店、iGYM健身房、羅森便利店、千尋一遇日料、稻滿道中餐等等,衣食住行一應俱全,極大程度滿足了示范區內員工各項生活所需。
北京市大興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將繼續對照一流標桿,加速布局高端配套服務,完善配套服務體系,聚焦示范區內員工高品質、個性化需求,著力推動示范區內配套設施和服務品質的有效提升。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