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 創優 創見
兩年前,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啟動燃料電池汽車城市群示范應用推廣。
2021年8月,京津冀、上海、廣東三大城市群示范區首批入選。同年12月,河北、河南城市群第二批入選。至此,燃料電池汽車城市群示范應用推廣形成“3+2”新格局。
截至2022年8月,首批3個示范城市群燃料電池汽車推廣實施已滿1年,按照通知中的規定,五部委將對這三個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進行考核評價,考核結果將作為中央財政對示范城市群安排獎勵資金的依據。
與此同時,第二批2個示范城市群首年也已過8個月,本文將從燃料電池汽車應用推廣完成率對五大城市群示范進展進行盤點比較分析。
一
京津冀年度完成率106.7%,成為“王者”
示范推廣時間已滿1年的京津冀、上海和廣東三個城市群,以及未滿1年的河北、河南兩個城市群,其完成的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推廣情況如下:
上表顯示,我國五大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年度指標的完成情況分別是:
1.京津冀示范城市群:年度完成106.7%,完成情況最好。
京津冀示范城市群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場景區域包含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唐山、濱州及山東淄博共6個城市(區),四年示范期推廣目標5300輛,首年推廣目標為1162輛。
截至2022年8月底,京津冀示范城市群已實際完成上牌銷售1240輛,完成首年推廣任務的106.7%。其中,北京市完成最好,為城市群超額完成第一年度的燃料電池汽車推廣任務立下了“汗馬功勞”!
據汽車總站網調研分析主要是由于北京今年示范政策發布早,各項補貼政策具體明晰,且借助冬奧會的機會快速完善了加氫站等基礎配套設施。同時,在疫情影響不大的環境下,車企及燃料電池汽車各產業鏈快速響應,燃料電池汽車推廣相對最好。
2.上海示范城市群:完成67.4%,是完成情況第二好的區域。
上海示范城市群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場景區域包含上海、嘉興、蘇州、南通、鄂爾多斯、淄博、寧東化工基地等7個城市(地區),四年示范期推廣目標5000輛,其中首年推廣目標是1000輛。
截至2022年8月底,上海示范城市群已實際完成上牌銷售674輛,完成首年推廣任務的674%。鄂爾多斯、嘉興完成較好,其次是蘇州。
上海城市群整體未完成第一年度推廣的目標任務,汽車總站網調研分析主要是受上半年疫情的影響所致。隨著疫情的好轉,相信后期上海地區會加大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應用力度。
3.廣東示范城市群:完成率20.08%,完成情況欠佳。
廣東示范城市群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場景區域包含佛山、廣州、深圳、東莞、珠海、云浮、陽江、中山、六安、福州、包頭等12個城市,首年推廣目標1270輛。
截至2022年8月底,廣東示范城市群實際僅完成255輛燃料電池汽車的上牌,第一年度的任務完成率只有20.08%,完成情況欠佳。
據汽車總站網調研分析,主要是由于前期廣東城市群推廣燃料電池汽車的補貼政策不明確,很多地區都處在等待和觀望當中。直到8月中旬,廣東省才發布《廣東省加快建設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
自此,廣東城市群在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方面才有了比較明確的補貼政策。
廣東省財政對“十四五”期間建成并投入使用,且日加氫能力(按照壓縮機每日工作12小時的加氣能力計算)500公斤及以上的加氫站給予建設補貼。其中,屬于油(氣)氫合建站、制氫加氫一體化綜合能源補給站的,每站補貼250萬元;屬于其余固定式加氫站的,每站補貼200萬元;屬于撬裝式加氫站的,每站補貼150萬元。鼓勵各市根據實際情況對加氫基礎設施建設給予補貼。
雖然補貼政策來得稍晚了一些,但相信后期廣東城市群的氫能汽車推廣速度會很快提速。
4.河北示范城市群:完成率為17.5%,在五大城市群中成績有待提高。
河北示范城市群是由張家口牽頭,聯合河北省唐山市、保定市、邯鄲市、秦皇島市、定州市、辛集市、雄安新區、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上海市奉賢區、河南省鄭州市、山東省淄博市、聊城市、福建省廈門市等14個城市(區)組成。4年示范期內,河北省城市群將推廣各類型燃料電池汽車7710輛,首年推廣目標1400輛。
截至2022年8月底,河北示范城市群實際上牌銷售燃料電池汽車為245輛,年度實際指標完成率為17.5%,在五大示范城市群中年度任務完成率排名靠后,有待提高。
5.河南示范城市群:完成率27.8%,居于五大城市群中的中等水平。
河南示范城市群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場景區域包含鄭州、開封、安陽、焦作、新鄉、洛陽、上海三區、煙臺、淄博、濰坊、張家口、保定等15個城市(地區),首年推廣目標650輛。
截至2022年8月底,河南示范城市群實現燃料電池汽車176輛上牌,完成首年示范推廣27.08%,在五大示范城市群中居第三名,屬于中等水平。
二
五大城市群第一年度共實現2590輛的燃料電池汽車推廣,完成示范期第一年度目標任務的47.25%,完成四年示范期目標任務
氫能汽車示范五大城市群任務完成率情況如下:
上表顯示:
截至2022年8月,五大城市群累計推廣應用氫能汽車2590輛,完成第一年度推廣目標任務5482輛的47.25%,完成四年示范期目標任務33010輛的7.85%。
整體看,第一年度五大城市群推廣進度沒有達到行業預期(除京津冀外),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疫情對氫能相關產業鏈影響比較嚴重,很多零部件無法正常供應;
二是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仍然存在被國外某些國家“卡脖”子的現象;
三是應用規模不大,成本仍居高不下,推廣有一定難度;
四是一些地方政策規定的過于謹慎或者出臺推遲,導致部分城市群推廣進度受阻。
可以預見,隨著后期各地政策的逐步清晰、關鍵技術的攻克及推廣成本的下降,我國氫能汽車的示范推廣或將駛入快車道。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