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駕駛員將購買的氫燃料電池重卡汽車擺成氫氣的化學式H2。當日,陜西旭強瑞清潔能源有限公司購買的第一批11輛氫燃料電池重卡汽車抵達韓城,準備交付使用。
一個多月前,陜西同時發布《陜西省“十四五”氫能產業發展規劃》《陜西省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和《陜西省促進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確定了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圖”和“路線圖”,引發多方關注。
氫能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當前,世界主要經濟體均在加速推進氫能產業發展。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中,首次明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后,上海、北京、山西、四川、河南等地相繼制定本地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出臺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政策舉措,中國石化、國家能源集團等能源企業紛紛加緊布局產業項目。預計到2025年,國內氫能產業規模將達1萬億元,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約5萬輛。
作為化石能源大省的陜西將如何發力,在這場激烈的角逐中脫穎而出?
依托4方面優勢布局氫能產業
依托充足的氣源、理想的氫能應用場景、完善的氫能產業配套、實力雄厚的科教資源四大優勢,陜西統籌產業布局,發力將氫能產業打造為引領傳統能化產業升級、推動全省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新引擎。
“從全國來看,陜西氫能產業發展基礎條件比較好。”陜西旭氫時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旭氫時代)董事長王海峰說,尤其是產業鏈上游灰氫資源豐富聚集,下游氫能應用場景理想。正是基于此,旭氫時代的母公司——陜西旭強瑞清潔能源有限公司在兩年前進入氫能產業領域。目前該公司是國內焦化行業制取灰氫成本較低的企業之一。
灰氫是指通過化石能源、工業副產品等生產的氫氣。據省能源局粗略統計,陜西每年化工副產氫超200萬噸,其中高品質副產氫每年約20萬噸。
“產量大意味著氫氣價格可以足夠低。目前,平均每公斤氫氣在陜西約25元,而在長三角地區是70多元、珠三角地區是80多元、京津冀地區是60多元。”維納集團董事長王順冉說,陜西的氫氣價格有很強的競爭優勢。
另外,用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等)制取的綠氫潛在產能也不小。預計至“十四五”末,陜西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將達到6000萬千瓦左右,綠氫潛在產能約8萬噸/年。
陜西氫能產業發展既有充足的氣源,又有理想的氫能應用場景。目前化工副產氫豐富的陜北地區,“短途倒運”業務量大,主要依靠大量的燃油、燃氣卡車進行。這也為氫燃料電池重卡應用提供了理想的應用場景。
“陜北地區約有15萬輛燃油、燃氣重卡可置換成氫燃料電池重卡。”維納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宋琦說,隨著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加速,西安都市圈建設提速,城際物流運輸需求巨大,這為氫能燃料卡車應用創造了良好條件。
不僅如此,陜西發力氫能產業,還有另外兩個明顯優勢。《陜西省“十四五”氫能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陜西氫能產業配套完善,省內三星、陜煤研究院具有動力電池系統生產能力;法士特等企業可生產提供電驅系統;延長石油、陜鼓、航天六院、西北工業大學等企業院校可配套生產燃料電池及其零部件;陜汽集團、秦星汽車等企業具備燃料電池汽車研發和生產能力;華秦新能源、隆基氫能等企業具有綠氫制備及儲氫裝備研發生產能力。
同時,陜西科教實力雄厚,擁有近百所高校、近千家科研院所,可為氫能產業發展持續提供技術支撐。目前,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院校已經在光催化制氫、電解水制氫、先進儲氫材料等領域具備較強研發實力。陜煤集團、延長石油組建了專業的技術研發工程中心。
依托四大優勢,陜西統籌產業布局,發力要將氫能產業打造為引領傳統能化產業升級、推動全省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新引擎。
以3市為重點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陜西在規劃氫能產業發展時,堅持錯位協同發展,立足氫資源和科技創新資源分布,統籌各市產業基礎,打造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氫能裝備研發制造中心,以榆林為核心的氫能重卡裝備制造及陜北氫能供應和應用中心,以渭南為核心的關中氫能供應及應用中心。
“雖然我省在氫資源、氫能應用場景、技術研發方面具有優勢,但產業鏈整體發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尤其是在儲運、加注、燃料電池等產業發展環節亟需補鏈強鏈。”宋琦說。
目前,我國氫能產業已邁入商業化培育期,而陜西氫能產業還處于發展初期。
立足發展實際,陜西明確了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圖”和“路線圖”,確定了產業發展路徑和各環節中的重點任務。按照《規劃》,到2025年,陜西將初步建立較為完整的供應鏈和產業體系,電池汽車、綠氫裝備、氫氣儲運裝備等環節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氫能全產業鏈規模達1000億元以上。到2030年,陜西將形成較為完備的氫能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和綠氫制備及供應體系,可再生能源制氫規模化應用,有力支撐碳達峰目標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陜西在規劃氫能產業發展時,堅持錯位協同發展,立足氫資源和科技創新資源分布,統籌各市產業基礎,加強頂層設計,避免一哄而上、同質化競爭。按照《規劃》,陜西將打造“一核引領,兩軸聯通,三心支撐”的氫能產業發展格局。其中,“一核”引領,是依托西咸新區打造燃料電池產業核心區;“兩軸”聯通,是指打造榆林—延安—西安城際氫能廊道、西安—渭南—韓城城際氫能廊道,聯通陜北、關中地區氫能消費中心和供應中心,建設榆林、西安、渭南互為支撐的氫能產業集群;“三心”支撐,是指打造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氫能裝備研發制造中心,以榆林為核心的氫能重卡裝備制造及陜北氫能供應和應用中心,以渭南為核心的關中氫能供應及應用中心。
在王海峰看來,這樣的規劃符合當前陜西氫能產業發展實際,也與企業對市場的預判相符。“西安科研實力雄厚,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見效成勢,西安都市圈內城市物流、市政用車等方面對于氫燃料汽車需求大。而榆林灰氫資源豐富,重卡短途運輸業務量大,并且已有車規級氫氣工廠投運。渭南風電、光伏大型基地建設加速,綠氫潛在產能大,而且韓城具備與榆林相似的氫能產業發展基礎。”他說。
推動氫能產業發展格局加速形成,陜西針對制取、儲運、加注、燃料電池等氫能產業發展各環節,安排了一系列重點任務,例如在氫氣資源開發方面推進榆林蘭州石化7萬噸/年副產氫純化制氫、中國能建渭南風光互補制氫一體化示范等項目建設;在加注方面支持沿包茂高速西安至榆林段、京昆高速西安至韓城段,依托現有服務區建設加氫站;在氫能應用示范方面,加快延長石油西安清潔能源示范基地等示范園區建設……
“作為鏈主企業,維納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計劃投資約12.5億元,建設維納氫能運力平臺串聯整個產業鏈,帶動國內氫燃料電池核心企業落戶秦創原總窗口。”宋琦說。
“真金白銀”支持企業發展
“十四五”期間,陜西將按照一定比例確定專項資金支持氫能產業發展,并鼓勵各市政府根據實際財力配套出臺氫能研發、基礎設施建設及運營補助等政策,引導相關省級產業支持專項資金向氫能產業傾斜。同時,陜西將支持設立氫能產業相關基金,支持各市成立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引導基金,為氫能產業鏈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充分利用已有政府投資基金為全省氫能產業示范應用和產業化推廣提供資金支撐。
要全面推動處于發展初期的氫能產業發展,少不了政策的支持。對此,王海峰感觸頗深。“當前陜西氫能產業領域,先行先試的企業中民營企業居多。第一批氫能產業鏈4個鏈主企業中,除主要承擔基礎設施建設的陜西燃氣集團外,其他都是民營企業。”王海峰說,“我們帶頭示范,全力以赴助推氫能產業鏈補鏈強鏈,但也離不開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
此次,陜西在編制氫能產業發展規劃的同時,編制了《陜西省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和《陜西省促進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拿出“真金白銀”,鼓勵企業放開手腳大膽發展。
據介紹,陜西將進一步優化氫能產業發展環境,對氫能項目備案或單項審批手續辦理(涉及安全生產底線、生態環保紅線的審批除外)采取容缺辦理,優先將先進氫能產業項目列入省、市重點項目計劃,市、縣政府優先予以先進氫能項目耕地占補平衡和用地指標保障。
陜西還將加大省級財政支持,強化金融政策支持。“十四五”期間,陜西將按照一定比例確定省級重點產業鏈發展、汽車產業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引導等專項資金支持氫能產業發展,并鼓勵各市政府根據實際財力配套出臺氫能研發、基礎設施建設及運營補助等政策,引導相關省級產業支持專項資金向氫能產業傾斜。同時,陜西將支持設立氫能產業相關基金,支持各市成立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引導基金,為氫能產業鏈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充分利用已有政府投資基金為全省氫能產業示范應用和產業化推廣提供資金支撐,引導金融資本為重點項目提供貸款和融資租賃等金融服務,支持氫能產業健康發展。
此外,陜西將給予適當資金支持鼓勵各市場主體積極培育技術中心,鼓勵各市對列入國家、省級科技項目的給予配套資金支持,省科技計劃優先給予國家及省級新型研發機構項目支持。為鼓勵大中型企業購置使用氫燃料電池汽車,陜西將設立氫燃料電池汽車運輸車輛專用號段,對安裝ETC的專用號牌車輛省內高速公路通行(僅通行我省境內路段,且出入口均在我省境內)實施差異化收費,并且氫燃料電池汽車不受污染天氣限制,車輛不限號通行。陜西還將通過鼓勵產業鏈企業通過投資(參股)、并購、重組、外包服務等方式獲得先進適用技術,并根據實際情況對落戶陜西的大型氫能企業總部、檢測認證中心、專業中介機構等給予資金支持,助推氫能產業發展。
“2022年是推進我省能源轉型的關鍵之年,氫能產業已駛入加速發展的快車道。”省能源局局長何鐘說,“我們有科學的規劃引領、堅實的產業支撐、強勁的創新驅動。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打造具有領先水平的氫能產業鏈,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