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結緣上汽輕卡,心之所向,行之所至。金秋時節,150臺上汽輕卡超越FC300-D4.5在上海順利交付,拉開氫能冷鏈物流車集約化大規模商業運營的序幕。按照規劃,氫能運營將圍繞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三大都市圈逐步拓展氫能運力服務網絡,覆蓋核心18個城市,為三大都市圈10%居民提供綠色、零碳、環保、安全的冷鏈服務。
技術攻堅,成果轉化
須知,氫燃料技術的能源轉化效率高達60-80%,是內燃機的2-3倍。在商用車領域,氫燃料車型可以彌補純電車型在續航里程的不足,是零排放、零污染的綠色解決方案,更是國家能源轉型的重要一環。在十四五期間,上汽集團臨危受命揭榜掛帥,上汽輕卡開始全面布局氫能產品的研發和規劃。上汽輕卡氫能貨車實現海南島高溫高濕環境下的封閉性驗證,在上海、無錫、大連、青島等地已累計完成超300萬公里的測試應用。截止今年9月,上汽已經累計投入超30億研發費用,共獲得了511份燃料電池領域相關專利,并積極參與制定了15項燃料電池國家標準。
突破技術封鎖、資源壟斷,上汽輕卡已掌握從電堆核心零部件設計、電堆集成、燃料電池系統集成到動力系統集成的正向開發能力,自主化程度和國產化率均達到100%。上汽輕卡氫燃料電池車加速性能、通過性皆可滿足復雜場地行駛需求,其上裝高壓、低壓大功率取電,駕駛員取電方便快捷;在安全方面,氫燃料電池底盤經過上汽輕卡優化,順利通過軟件仿真和實車試驗;在實際應用場景中,盡顯環保實用、性能優越、安全可靠三大優勢。上汽輕卡搭載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氫燃料電池技術,實現技術成果轉化,加速產業鏈整合和能源轉型,為生產、生活賦能,為加速雙碳環保戰略提供堅實支撐。
高效運營,雙輪驅動
上汽輕卡實現了氫能核心零部件規模化生產,有效降低成本,構建了以超越FC、FH燃料電池新品的產品矩陣。依托燈塔工廠,上汽輕卡實現了高效生產、高品質體系;聚焦車輛全生命周期成本(TCO),搭建可擴展的物聯網架構,形成規模化、定制化生產模式。上汽輕卡創建未來城市群氫能運營聯盟,助推氫能技術在冷鏈物流應用,加快低碳轉型步伐,將高效節能物流場景從城際延伸到末端,以氫能為動力,以冷鏈為場景,構建綠色智慧物流的新生態。
通過整合產業鏈,加速科技創新與產業應用深度融合,開展“商業應用”和“產品技術”的雙輪驅動,完善氫能產業布局。全國12個地區的燃料電池汽車上險數據,其中TOP3地區依次為上海、北京和山東,三地區占比達75%,上汽輕卡“雙賽道布局“優勢發揮重要作用,推進上海市“一園兩廊”國家級氫能產業區建設。此次上汽輕卡、羚牛科技和捷氫科技的三方合作,150臺上汽輕卡超越FC300-D4.5成功交付,為上海1+6城市群的冷鏈配送企業提供一站式的零碳物流載具租賃及運營配套服務,業務涵蓋氫能動力應用解決方案、充維服務配套保障、貨源節點云支持等各種增值服務。
劃時代產品,步步領先
此次交付運營的上汽輕卡超越FC300-D4.5氫燃料電池車為F類冷藏車,外觀硬朗、性能卓越,整車尺寸5990×2300×3280,最大爬坡度超20%,可全面滿足城市快遞,冷鏈和城際快運需求,是合規藍牌輕卡的新標桿。新品采用92kw燃料電池系統和3個35pma儲氫系統,加氫時間5-8分鐘,儲氫量11.1kg,并搭載14.9kwh高充放功率型錳酸鉀電池作為儲備動力。上汽輕卡超越FC300-D4.5在40公里等速工況下續航600公里,滿載全工況運營續航320公里,百公里消耗僅3.4kg;相較于傳統燃油車型,每行駛一公里,可減少碳排放1.53公斤。
上汽輕卡超越FC300型號4.5T冷鏈物流車,搭載第三代車用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系統,具有一體化集成、高功率密度、高耐久性、高可靠性和強環境適應性等優點。該大功率燃料電池系統采用無外增濕的架構、一體化集成的機械設計理念和基于功能安全設計的電氣集成思路,對標國際一流燃料電池車企。其體積功率密度為3.24kW/L,可輕松實現-30℃低溫冷啟動,預計使用壽命將超過3萬小時。
上汽“氫”卡,“氫”裝上陣、“氫”贏未來。上汽輕卡突破技術封鎖,優化產業布局,加快技術成果轉化,打通用氫供應瓶頸,引領高效環保的配送服務。通過此次成功交付,開啟氫能集約化商用化運營,加速城配綠色運輸生態建設。上汽輕卡積極為生產應用賦能,布局氫能全產業鏈發展,有力支撐實現“雙碳”目標。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