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規政策
1、湖南:探索電氫一體化綜合能源試點 加強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攻關
近日,湖南省發改委印發《湖南省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做好碳達峰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氫能方面指出:充分發揮電氫耦合長時儲能和深度調峰作用,探索電氫一體化綜合能源試點。鼓勵在岳陽、長株潭、衡陽等具備氫能生產、利用條件地區,加強高性能燃料電池及高效氫氣制取、純化、儲運和加氫站等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示范。
2、潮州:推動氫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系統在用戶側的應用
10月20日,潮州市人民政府發布《潮州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文件提出,實現氫能、分布式能源、先進儲能等技術與應用跨越式發展。探索發展氫燃料電池發電裝備,推動氫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系統在用戶側的應用,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城市公交、港口物流等領域應用。探索通過海上風電項目帶動海水制氫發展。探索建設氫儲能項目。
3、廣東湛江:積極探索加氫基礎設施試點,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
10月17日,湛江市發展和改革局公開征求對《湛江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其中氫能方面指出:依托湛江市能源和石化產業優勢,聚焦可再生能源制氫、 熱化學制氫等制氫技術和設備研發,擴大氫能生產規模,積極拓展氫能應用場景,有序推進氫能等新型清潔能源在交通運輸領域應用,推動多站合一的加氫站試點工作。支持大型港區打造“氫能綠色零碳港口”。
4、安徽滁州:加快發展氫燃料電池、液態氫儲運裝備等配套產業
10月19日,安徽省滁州市經信局公布《滁州市汽車及裝備制造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其中氫能方面指出:加快培育發展氫燃料電池及配套關鍵零部件;加快發展氫燃料電池、高壓氫氣存儲材料與設備、液態氫儲運裝備等配套產業;加快儲氫、運氫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推動大功率電堆、高性能長壽命關鍵材料、高可靠核心零部件的關鍵技術及系統集成產業化;大力培育發展氫能裝備產業。
2行業走勢
1、8000Nm3/h!寶泰隆氫提純項目建成調試
近日,寶泰隆8000Nm3/h燃料電池氫項目氫氣提純和充裝裝置項目圓滿完成聯動調試工作,標志著該項目已順利完成建設。項目是七臺河市氫能利用示范項目的關鍵環節,也是寶泰隆聯合中石油、中石化、七臺河城投構建“制、儲、運、加、用”氫能產業生態圈、建設“一圈一帶”氫能綜合利用示范區的重要前提條件。該項目于去年正式啟動。
2、已有139家企業落地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
北京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起步區建成半年多來,已有139家企業注冊落地,這里擁有全球日加氫量最大的加氫站、涉氫公共測試平臺、氫能產業孵化器以及相關的配套服務和應用場景,共同構成“氫能綜合創新生態圈”。其中海珀爾加氫站成為最受關注,于2021年建成并正式投入運營,日加氫量可達4.8噸,是全球日加氫量最大的加氫站,每天大約上百輛氫能車來此加氫。
3、世界頂級動力研發企業FEV落戶沈陽
10月10日,德國最大的發動機設計與研發機構、世界三大權威內燃機研發機構之一的FEV公司落戶沈陽中德園,注冊成立沈陽艾福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后續FEV中國東北區域工程中心將與沈陽本地企業積極在燃料電池、新能源與混合動力等多方面進行合作,助力沈陽汽車產業發展升級。
3企業動態
1、廈鎢新能擬設立氫能公司并受讓公司貯氫合金材料業務資產
廈門鎢業10月18日晚間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廈鎢新能擬投資1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氫能公司;公司擬向氫能公司以1.65億元協議轉讓公司所持有的貯氫合金材料相關業務資產。
2、吉林化纖15萬噸碳纖維原絲項目一期5萬噸開車達產
又一家公司打破碳纖維被卡脖子的窘境。10月15日,吉林化纖集團15萬噸原絲項目一期5萬噸實現開車達產。該項目是吉林省40萬噸碳纖維全產業鏈項目中的關鍵項目。目前,產品已成功通過下游測試,質量和性能達標。預計到今年年底吉林化纖碳纖維原絲產能將達到16萬噸。
3、中國寶武八鋼富氫碳循環爐成功實現頂煤氣自循環
日前,中國寶武綠色低碳冶金實驗基地、首個工業級別的全氧富氫碳循環實驗高爐——八鋼富氫碳循環爐成功實現爐頂煤氣自循環。據悉,該項目三期全流程工藝試驗才剛剛起步,后續八鋼還將繼續推進煤氣電加熱、等離子加熱項目等。
4國際視野
1、康明斯開始在美生產PEM電解槽
康明斯公司將開始在美國生產電解槽,突顯該公司繼續致力于推進美國的綠色氫經濟。電解槽生產將在明尼蘇達州弗里德利進行,從每年500MW的生產能力開始,未來可擴展到1GW。康明斯擁有悠久的先進技術和工程能力,加拿大貝坎庫爾20MW PEM 電解槽是最大容量之一的項目。
2、美國GE獲DOE 660萬美元開發F級100%氫氣燃氣輪機
GE近期宣布:該公司一項氫氣燃氣輪機的項目取得有新進展了。美國能源部 (DOE) 化石能源和碳管理辦公室將拿出660萬美元的聯邦資金,以加速其 F-Class燃氣輪機向未來100% 氫氣燃燒過渡。這筆資金將使通用電氣能夠開發和測試突破性技術,以在其 F-Class燃氣輪機中燃燒更高濃度比例的氫氣。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