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組織媒體記者來到北京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開展“環保生態”參觀采訪活動,感受京津冀攜手打造的氫能產業生態體系為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的新貢獻。
去年,國家五部委聯合批準,成立京津冀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由北京大興、海淀等六個區、天津濱海新區,以及河北省、山東省內,共12個城市(區)組成。各城市錯位互補,不斷完善自主創新產業鏈,攜手打造氫能產業生態體系。
天津利用制造業優勢,主要承接北京創新成果轉化,并攻關燃料電池電堆等關鍵零部件,與核心材料的應用。去年以來,天津濱海新區陸續承接了新氫動力、氫璞創能等一大批,優秀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企業落戶發展。天津產的氫能叉車,目前已經被廣泛用于大興國際機場周邊倉儲物流場景,充氫3分鐘,可以工作4到8小時,實現零碳排放。立足京津冀協同發展,除了產業鏈互為補充,氫能供應鏈上,三地也在逐漸形成合力。今年,天津港保稅區臨港控股聯合渤化永利,將永利化工的副產氫進行回收加工,每年可以產出1600多噸氫氣,為京津冀城市群提供氫能供應鏈保障。眼下,京津冀正在推進從河北唐山、到濱海新區,再到北京的氫能示范大廊道建設,沿途布設加氫站,氫能車輛能夠實現跨省長途運輸。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未來,京津冀示范城市群將繼續協同創新,完成產業鏈八項核心技術的突破,并實現產業化。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