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中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石油焦制氫裝置首套氣化爐成功點火投料,并產出≥76%vol的粗合成氣,這標志著石油焦制氫裝置正式進入試生產階段。
圖源揭陽日報
廣東石化石油焦制氫裝置是目前國內首套100%以石油焦為原料的制氫裝置,采用德士古氣化技術,以煉油裝置副產品石油焦為原料,經過變換和凈化處理,為全廠供應氫氣和燃料氣,年產氫氣16億標準立方米、燃料氣31億標準立方米,每小時消耗石油焦231.09噸。石油焦制氫裝置所產氫氣產品作為煉油裝置、化工裝置開工的重要原料,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據了解,目前石油焦制氫裝置氣化爐已調整至滿負荷運行,各項溫度、壓力、流量等參數均運行平穩,在系統壓力達到4.0兆帕以后,氣化裝置將開始向凈化裝置導氣,向全流程打通挺進。
資料顯示,該裝置于2019年12月16日開工,占地面積22萬平方米,是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全廠占地面積最大、構建筑物最多、混凝土澆筑量最大、設備安裝臺數最多的單體裝置,也是中國石油第一套石油焦制氫裝置。石油焦制氫聯合裝置兩座圓形料場直徑均長90米,擋墻均高13米,配有全自動盤煤儀、溫度監測、有毒有害氣體監測等自動化設備。其中1號圓形料場儲存石油焦約 50000噸,2號圓形料場儲存石油焦約 25000噸,原煤和助熔劑約25000噸。
石油焦制氫是廣東石化四大關鍵項目之一。廣東石化公司以提升安全環保、建設質量、提質增效、隊伍建設為抓手,統籌推進設計、采購、施工、投資四大關鍵要素,推進裝置施工進度實現全年安全、環保“零事故”目標。為了確保裝置一次投料成功,石油焦制氫部按照廣東石化公司黨委部署,帶領參建者克服新冠肺炎疫情、高溫、臺風等影響,錨定開工目標,發揮黨員突擊隊、團員突擊隊示范帶頭作用,帶動裝置參建者依次完成三查四定、壓縮機油運及單車試車、氣化爐烘爐等關鍵節點工作,按照突擊時間節點,高標準完成各項突擊任務。
石油焦制氫裝置順利投產將使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滿足柴油、汽油、航煤等重要產品的生產,為廣東石化公司增效盈利提供重要先決條件。
工業副產氫項目不僅制氫成本低廉,而且由于接近應用端,儲運成本也非常低。根據《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目前中國工業副產氫的提純成本在0.3-0.6元/公斤,考慮副產氣體成本后的綜合制氫成本約在10-16元/公斤。在同一區域內的氫能價值鏈有機會發揮彼此之間的協同作用,例如在工業集群和運輸走廊上的卡車車隊可以依托更大規模優勢降低總體成本。
氫能是目前最具潛力的清潔能源,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一些氫能領軍企業正在加快對氫能的布局,各大企業發揮各自產業優勢在氫能產業上“各顯神通”,據全球氫能不完全統計,下半年以來落地的化工副產物制氫相關項目已有10個,具體動態如下所示。
1、世界首條純氫豎爐示范生產線項目
11月1日,中國鋼研氫冶金中心自主開發設計的世界首條純氫豎爐示范生產線核心設備——純氫豎爐吊裝成功,該項目采用中國鋼研自主研發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純氫冶金及高純材料、超純材料、超超純材料制備工藝技術和裝備,定位于建成國際領先的鋼鐵冶金綠色化、高端化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基地,協同構建“基礎研究-技術創新-中試研發-成果轉化”純氫冶金全產業鏈新技術創新體系,形成基于純氫冶金的綠色冶煉整體解決方案。項目建成后,相比傳統高爐-轉爐流程生產每噸粗鋼的二氧化碳減排量達87%,將有力地促進臨沂鋼鐵產業“低碳、近零碳綠色化及鋼鐵材料高端化”的華麗轉身,力爭成為立足山東、輻射全國的鋼鐵產業技術基地,推動山東省及全國鋼鐵企業綠色化和高端化轉型發展。
2、旭陽集團己內酰胺擴能一體化項目制氫系統貫通投產
10月18日,旭陽集團東明園區己內酰胺擴能一體化項目制氫合成氨裝置PSA工段接收低溫甲醇洗外送凈化氣,22時30分順利產出合格氫氣,氫氣純度達到99.999%,標志著該一體化項目制氫系統全流程打通,正式進入試生產階段。
旭陽集團東明園區己內酰胺擴能一體化項目制氫合成氨裝置以煤為原料,主要產品為氫氣(59000標方/時)和合成氨(14萬噸/年),所產氫氣主要用于東明園區制氫合成氨下游氧化法和水合法環己酮裝置及雙氧水裝置,所產液氨全部用于東明園區己內酰胺裝置,可有效解決東明園區產業鏈上游氫氣供應瓶頸,同時保證東明園區液氨原料供應,其穩定性和經濟性是東明園區生產運行的關鍵。
3、新疆宣東能源煤制氫項目空分裝置成功完成冷箱主塔下塔吊裝任務
10月3日上午,由化建一公司承建的新疆宣東能源10萬Nm3/h煤氣化制氫項目空分裝置成功完成冷箱主塔下塔吊裝任務,為后續的冷凝蒸發器以及上塔分段組對安裝創造條件。
新疆宣東能源10萬Nm3/h煤氣制氫項目位于哈密伊吾縣工業園區綜合能源產業區,主要為新疆宣東能源1000萬噸/年煤炭分級分質清潔高效利用項目煤焦油加氫裝置提供氫氣。本項目包括空分、備煤、氣化、變換、低溫甲醇洗、硫回收、PSA制氫等工藝裝置及配套公用工程,其中空分裝置規模為40000Nm3/h(O2),為全廠提供工廠空氣、儀表空氣及氮氣。
今年6月,新疆宣東能源有限公司1000萬噸/年煤炭分級分質清潔高效利用、10萬m3/h煤氣化制氫項目獲新疆生態環境廳批復公示。宣東能源有限公司1000萬噸/年煤炭分級分質清潔高效利用、10萬m3/h煤氣化制氫項目分三期建設。一期建設300萬噸/年煤炭分級分質利用裝置和10萬m3/h煤氣化制氫裝置以及配套的部分公用工程及輔助生產設施。
4、陜西榆林煤制氫項目一次開車成功
9月12日,全球最大煤制氫PSA裝置在陜西榆林清水工業園的一次開車成功。煤榆林化學公司年產180萬噸乙二醇工程,隸屬于陜煤集團“煤炭分質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項目”,以煤為原料,采用水煤漿氣化技術,經氣化、變換、低溫甲醇洗、PSA制氫,CO深冷分離等工藝,最終生產出乙二醇。
其中,工程配套的特大型PSA制氫裝置,是整個流程中的重要環節,由中國中化旗下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提供專有技術、全套設計及關鍵設備,原料氣總處理能力達57萬Nm3/h,產氫總能力為48萬Nm3/h,建成后將是迄今全球最大的煤制氫PSA裝置。
該項目采用了“大型化變壓吸附技術開發與工業應用”技術,與采用國外技術的同類裝置相比,氫氣回收率提高約3%,每小時增產氫氣約1.6萬方,按年操作時間8000小時計算,每年將增產氫氣1.28億方、減少煤炭消耗約8.9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2萬噸。
5、廣州石化今年以來累計產氫624噸
廣州石化扎實開展主題行動,不斷加大對氫能產銷的優化,持續提升高純氫的生產和充裝效率,8月累計出廠高純氫71.54噸,月出廠量環比提升36%,再創新高。截至9月13日,廣州石化今年累計出廠高純氫624噸,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氫能產業快速發展。
根據廣東省“行動計劃”,到2025年,廣東年供氫能力超過10萬噸。廣東將加快推進廣州石化等可供應工業副產氫項目建設,允許石化企業在廠區外建設車用氫,提高低成本化工副產氫供應能力。
6、東方電氣制儲用氫一體化多場景全產業技術應用示范園投運
東方電氣氫產業科技應用示范園于8月24日正式投運。園區是國內首個制儲用一體化多場景氫能全產業技術應用示范園。
園區集中展示了以工業副產物提純制氫、以余熱固體氧化物制氫、以光伏發電制取綠氫、以垃圾與生物質制取“超級綠氫”的多種綠色高效制氫技術與裝備系統,其中垃圾和生物質制氫是業界首個示范應用;集中展示了高壓氣態、有機液態、固體顆粒和氫化金屬等儲氫和氫儲能最新技術與裝備系統,其中有機液態、固體顆粒和氫化金屬儲氫裝備為目前國內最大容量的系統;集中展示了氫燃料電池的多種交通運載裝備系統、燃料電池的氫熱電聯供高效裝備系統和固體氧化物氫發電裝備系統,其中氫燃料電池車輛的氫耗量與運行累計里程國內領先,熱電聯供裝備系統的氫能綜合利用效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7、湘鋼梅塞爾天然氣制氫項目落地株洲
7月22日,湘鋼梅塞爾株洲制氫項目簽約。該項目總投資約1.5億元,主要建設2000Nm3/h天然氣制氫、氧、氮、氬、二氧化碳、混合氣氣瓶充裝站等,項目建成投產后,可生產氫氣2000Nm3/h以及瓶裝工業氣體2000-4000瓶/天,產值達1.1億元以上,稅收1000萬元以上。株洲在2019年制定了氫能產業發展規劃,目前已具備氫燃料電池汽車整車制造能力。該項目建成后,將有助于株洲氫能產業鏈提升。
8、法液空將投資近14億在上海建兩座制氫裝置
7月21日,液化空氣集團的子公司上海化工園區工業氣體有限公司(SCIPIG)將投資超過2億歐元,在上海化工園區(SCIP)建設兩座制氫裝置及相關基礎設施。據悉,法液空投資的制氫裝置將生產氫氣和一氧化碳,將供應給園區內的科思創中國和上海聯恒異氰酸酯公司(SLIC,由巴斯夫和亨斯邁牽頭的合資企業),以及移動、長三角大都市的其他工業和電子客戶。提供廉價氫氣的同時,大幅減少相關的碳排放。
該項目落地在上海化工園區旨在取代第三方煤基氣化裝置的當前供應,將配備CO?捕獲和回收技術。這兩個裝置的氫氣總生產能力約為 70000 Nm3/h。它們將配備捕獲和回收二氧化碳 (CO?) 的裝置,以生產一氧化碳 (CO),總產能為 28000 Nm3/h。
9、山東濰坊濱海區氫能源綜合利用項目即將竣工
7月15日消息,山東濰坊濱海區氫能源綜合利用項目即將竣工。該項目主體、加氫母站等已基本完工,目前正在進行設備安裝工作。該項目一期主要建設3套天然氣裂解制氫裝置及配套設施,生產高純電子級別、燃料級別氫氣以及液氮、液氧、液氬、液體二氧化碳等工業氣體,年綜合產能1.7萬噸。
濰坊市作為山東省“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的試點城市,濰坊基本形成了貫通氫氣制備、儲運、加注和燃料電池研發、制造的氫能全產業鏈,尤其是在燃料電池發動機、儲氫系統等領域成效顯著,涌現出了一批致力于氫能發展的企業。項目投產以后,將能夠為濰坊市及周邊區域的工業企業提供高純度氫氣和其他工業氣體供給服務。
10、山西年產兩萬噸的工業副產氫項目竣工
7月6日,由中原分公司承建的山西鄭旺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鵬灣氫港2萬噸/年焦爐煤氣制氫項目一次投料成功并產出合格產品,標志著該工程全面竣工并順利向業主交付。
11、貴州(美錦能源)六枝特區“煤-焦-氫綜合利用示范項目
6月18日,貴州(美錦能源)六枝特區“煤-焦-氫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奠基儀式正式舉行。該項目主要是美錦能源在貴州六盤水市落地投資建設煤-焦-氫綜合利用示范項目,擬投資金額不超過45億元。
項目總投資中,焦化制氫工廠預計投資30億元,投資強度為300萬元/畝以上;氫能產業鏈的投資額度及周期根據當地經濟發展規劃及氫能產業政策進行總體規劃、分步實施,計劃總體投資15億元。如產能指標等條件允許,可追加啟動二期建設投資。具體建設內容主要有焦化制氫工廠項目、干熄焦余熱發電項目、焦爐煤氣制氫聯產合成氨、LNG項目、氫能綜合推廣應用項目等。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