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鯤華科技在云南麗江-香格里拉路段進行的燃料電池發動機載車高原試驗圓滿完成。
麗江市地處云貴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連接處。此次的測試路段最高海拔在4000米以上,空氣含氧量低、氣溫低、氣壓低、晝夜溫差大。車輛在這里很容易出現動力不足、啟動困難等問題,頻繁的大風、蜿蜒的山路也進一步考驗著氫燃料電池重卡的各項性能。
圖源鯤華科技
在這里,搭載鯤華科技125kW大功率燃料電池系統的49噸氫燃料電池牽引汽車在高速公路、盤山公路、砂石路等復雜路況上進行了路試。此外,試驗小組還進行了燃料電池發動機在低溫、低氧的高原極限環境下的基礎性能標定、防喘振保護、經濟性優化和高原策略驗證等各項測試,經驗證該車各項指標達到設計預期。
鯤華科技表示,本次高原環境下燃料電池發動機全工況測試工作的圓滿成功,再一次驗證了鯤華科技大功率燃料電池系統能在各種路況下平穩行駛的高可靠、高品質、高動力特性。今后,鯤華科技將持續燃料電池的技術創新與應用創新,為配套的重卡、重型工程機械、儲能發電系統等提供充足、穩定的動力。
圖源鯤華科技
上海鯤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鯤華科技”)成立于2021年,由王亞波博士牽頭創立,面向商用車、乘用車、公交車、大巴等應用領域,產品以高效低氫耗為主要技術特點,通過先進的系統架構、經濟性策略算法、高效的BOP零部件及匹配實現燃料電池系統的高效性,為客戶提供綜合經濟性更高的產品。
瞄準重卡、工程機械、儲能發電等應用場景,鯤華科技積極布局氫儲能及大功率燃料電池產品領域——
氫儲能發電領域,鯤華科技在第一代產品的基礎上已經完成了第二代產品的迭代升級,已完成500kW-1MW氫儲能發電系統的設計與研發,并與能源企業共同開拓氫儲能市場,打造風、光、儲、氫、充一體化解決方案。
燃料電池產品領域,已完成80-250kW大功率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以及核心零部件如氫氣循環泵、空壓機控制器、增濕器、高壓儲氫瓶閥等的研發及生產。
目前,鯤華科技和各大商用車廠家已建立或正在建立合作,包括東風、陜汽、大運、金龍、吉利、萬象等。
從市場表現來看,今年鯤華科技在重卡領域取得了不錯成績,年內交付近300臺。鯤華科技看似是一家成立1年多時間的新公司,但在一支具備深厚經驗的核心團隊支撐下,儼然成為了國內燃料電池系統領域的一匹黑馬。 2022年以來,鯤華科技積極參探索大功率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的實踐應用。
3月5日,鯤華科技氫儲能發電系統重磅發布,這是一款大功率、高效率、模塊化的氫能發電產品,可以用氫燃料電池組合成各種規格的發電應用,從500kW、1MW、2MW根據場景需要進行組合,適用于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長時間的儲能并網,還包括社區、商業分布式發電、熱電聯供、IDC備用電源等領域。
6月23日,申能能創和鯤華科技簽署了《投資協議》,申能能創正式戰略投資鯤華,成為公司機構最大股東。
6月30日,鯤華科技均參與的國內首個氫能與可再生能源一體化項目落地包頭。項目包括總共500MW可再生能源發電、綠電制氫、氫能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燃料電池車輛商業化運營以及氫能核心零部件產線落地。
7月21日,鯤華科技等公司與鵬飛集團圍繞建設30座以上綜合能源站、30萬輛重卡配套電堆、3萬輛/年氫燃料電池裝載機研發制造等項目分別簽約,總投資150億元,攜手打造氫能應用現代產業鏈、共同搭建氫能產業創新發展平臺,支撐構建產業鏈完整、分工協作、共同發展的新興產業生態體系。
助力晉南集團百臺氫能重卡示范運營,圖源鯤華科技
8月12日,鯤華科技助力晉南集團百臺氫能重卡示范運營,搭載鯤華科技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的大運牽引車、自卸車正式亮相交付儀式并接受檢閱。
9月2日,鯤華科技全球首套單堆250kW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鯤·運200”在山西孝義發布,該系統額定功率高達250kW,峰值功率可達260kW,同時采用單堆芯設計,這是鯤華科技在單堆系統產品的一次重大突破,將進一步增強其在燃料電池領域的核心競爭力,成為產業發展的標桿,也將推動國內大功率氫燃料電池系統產品和技術的加速發展。
今年以來,氫儲能發電備受行業關注,鯤華科技在大功率燃料電池領域的商業探索頗有成效,將會是推動行業前行的重要力量。
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駛入新風口。
在汽車產業中,氫燃料電池汽車仍是小眾產品,但近兩年來在國家政策扶持下實現了快速增長。氫能被認為可在實現凈零排放方面發揮核心作用,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在交通領域,燃料電池重卡、叉車、機車已應用在港口、礦山、貨運鐵路等場景中。
當前,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還處在商業化初期,市場保有量剛剛破萬輛,未來仍有多個節點上的技術有待突破。同時,第三方服務機構數量、場景應用推廣與加氫站建設速度也相對滯后。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氫能研究院院長鄭津洋提出,推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氫能儲輸裝備的技術突破是重點。成本要更低,質量要更輕,特別是移動式裝備需加快提高單位質量儲氫密度;儲量要更大,單臺設備儲氫量要提升到噸級以上,氫瓶壽命也要更長,希望能提高到30年;性能要更穩,需進一步提高產品性能的一致性。
現階段,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重點發展方向是重卡領域。國鴻氫能科技(嘉興)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志祥表示,對重卡來說,氫燃料電池的功率仍是主要問題。作為干線物流運輸的重卡,其功率需求在200千瓦至300千瓦之間,但目前重卡裝機的燃料電池功率等級普遍在100千瓦至120千瓦之間,有待向大功率邁進。此外,降成本問題也亟需解決。當燃料電池產量達到10萬臺量級,成本將大幅下降??梢灶A見,當產量、產能規模到達某個量級后,氫燃料電池相比柴油機將更具有成本優勢。
“氫燃料電池具備電池密度高、加氫速度快、環保等優勢,但相較于鋰電池產業,產業鏈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毕嚓P人士表示,受限于氫燃料電池反應堆制造成本以及加氫站數量等因素,行業規模仍較小。但隨著整個產業規模升級以及技術進步,氫燃料電池比鋰電池更有發展前景,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會大規模進入商用領域。
業內人士分析,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國氫能產業已經具備了良好基礎,并逐漸呈現出新的發展特征:
從單一的汽車企業銷售氫能汽車產品轉變為“運營+車輛+制氫”的一體化產業發展模式;
從單一的靠氫能解決能源問題轉變為氫能、風電、光伏、儲能一體化的低碳能源發展模式;
從單一的補能設施向加氫、充換電、加氣加油一體化的交通補能設施轉變;
從單一城市發力向主力城市加協同城市一體化發展的模式轉變;
從單一產品技術突破降低成本轉變為核心部件加制氫全產業鏈條的一體化降本;
五方面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和路徑,正成為氫能產業的新亮點、新趨勢,未來,或構成行業新的競爭力。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谑械墓粨Q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